高考志愿填报是另一场高考,填好了至少“能加30分”

屎壳郎刘 2019-06-11 21:54:56

2019年的高考在端午假期顺利结束,压抑了很久的考生和家长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进入放松期了。不过高考还没有真正的结束,现在只是考试结束,接下来还有一场重要的“考试”,那就是高考志愿的填报工作。

现在我们都是实行出分后填报志愿,也就是说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我们知道了录取分数线以后再开始填报志愿。但绝对不是说知道考试成绩以后才去思考志愿的填报问题,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需要在知道成绩之前就应该去了解高考政策、了解目标学校和专业,为志愿的填报做好充足的准备。

从近几年来高考志愿的填报情况来看,志愿填报期间主要存在两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一是考生自己的主观心态, 觉得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情,自己无关紧要,反正自己的注意一般不会被接受,索性就忙于各种同学聚会或者各种打“游戏”消磨时光。二是家长在为孩子填报志愿操心的时候,盲目从众,不能够充分的了解高考政策,很容易造成志愿填报失误,甚至是被诈骗。

因此,填报志愿是考生自己的问题,首先需要考生自己上心,因为这关系到自己的未来,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专业。其次家长要与考生一起研究高考政策和学校录取规则,结合孩子自身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考生的学校和专业。

此外,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们经常遇到很多号称学校“内部人士”,说自己掌握着“大数据”,只要交钱就能够让你选到喜欢的专业。其实大部分家长都知道这些人是骗子,家长们想知道的“内部消息”无非就是今年目标学校的录取数据。因此很多机构就开始吹嘘自己知道很多学校的录取分数,可以精准的预测录取分数和录取人数。希望家长们在帮孩子选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

根据小编以往的经验,一所学校每年的录取分数是由规律的。你需要知道自己所选专业历年来的走势,根据以往该校的录取情况(录取分数和人数),根据自己的成绩来筛选。填报志愿因此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国家为了减小填报志愿的风险,开始实行平行志愿,当然这只是减小风险,填报志愿仍然存在定位不准、不服从调剂等被退档的风险。这一点需要家长和考生提前了解的。

高考填报志愿的填报不仅关系到考生能否被喜欢的大学录取,更关系到今后从事哪方面的发展。因此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考生自己的兴趣、自身实力、高考政策和长远预估“四个全面”。如果要做好这些,不能光靠家长去选择,更不能全权委托给家长,考生自己一定要结合自己,充分的分析自己的长处,做好长远的规划。

高考志愿的填报,就是以此小高考,直接关系到考生的未来,不能不重视!

2 阅读:114

屎壳郎刘

简介:你可以不优秀但不能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