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原作战,对世界上任何军队来说都是大挑战。由于高原的特殊条件,如何机动,提供稳定的弹药供给,以及在高原地区的装备保障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尽管如此,火炮装备仍然不可或缺,研发专门适合高原山地作战的火炮,是各军事强国都没有忽略的问题。
以我们的西南地区邻国为例,印度选择进口美国的M777超轻型榴弹炮,来加强自己的山地打击军的炮兵部队,而山地旅的炮兵则以105毫米榴弹炮为主。而我国的战斗序列中,车载榴弹炮是主力武器,那么,谁才是山地高原真正的强者呢?
美制的M777超轻型榴弹炮的设计核心就是竭尽全力减低重量,以适应多种机动方式,来更好地进行移动。M777是世界上第一款大规模应用钛、铝等轻质合金材料来制造的火炮,火炮重量从常规155毫米火炮的8吨左右降低了一半,全炮只有3.9吨。其钛合金设计的特点在于相当一部分组构件结合于一体,部分构件甚至有功能复合的设计,也就是一个部件可以发挥多种功能,从而减少了火炮的零件数量,使得整体更加简洁。
M777超轻型榴弹炮采用H型四角大架,整体铸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一体化钛合金铸锻件,火炮摇架管状组件既是摇架一部分,又是平衡机和反后坐装置,从而显著降低了火炮的重量。当然,价钱也贵的没朋友。
中国则采取不同的炮兵体系,随着中国机械化建设的完成,陆军高原部队的炮兵也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其标志就是大量的牵引火炮退役,取而代之的是车载火炮。中国在西部主要装备适合高原作战的车载炮,尤其是装备集团军炮兵旅的PCL-181式155毫米车载加榴炮。
和履带式自行火炮相比,卡车炮是比较低端、简化的产品,没有履带式自行火炮那么高大上,甚至可以给卡车炮贴上“矮矬穷”的标签。不过,中国新型PCL-181式155毫米车载加榴炮,却很高大上。是全球155毫米车载炮中结构最紧凑、体积最小、火力最强悍的,首次应用了可升降油气悬架技术和独创的“蹲坐式”后座结构,被相关业内人士评价为“世界第一卡车炮”。该炮的自动化水平极高,炮手只需在驾驶室内按下相应的按钮,PCL-181即可自动完成开火前的全车整体“下蹲”、驻锄架设、半自动输弹机运转到位等一系列动作。所以PCL-181从行军状态转变为战斗状态的时间很短,和自行火炮几乎相差无几。
同时,解放军在合成旅配备了国产122毫米车载榴弹炮,提高了合成山地旅的战场火力打击能力。新的122毫米车载榴弹炮采用了与PCL-181式155毫米车载加榴炮类似的液压蹲式大架,大幅度的降低了火线高度,降低了后坐力对车辆底盘的冲击。采用新一代4*4驱动轻型化底盘,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更适合远程投送。
蹲式后坐系统射击精度有了极大提高。新122车载炮采用惯导系统、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数字化信息终端。系统能够自动定位、定向,可以通过数据链接收上级和友邻发送来的目标信息,自动火控解算,自动操炮,火力反应时间大为增强,联合作战能力提高,具备首群覆盖和多发同时着地能力。
M777超轻型榴弹炮在俄乌战场上损失,在三年战争中,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200门M777型155毫米超轻榴弹炮,其中有100多门被俄军摧毁。
美国的M777超轻型榴弹炮一切都好,但也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如果没有吊运的直升机,那么M777就是一门性能极普通的155毫米牵引榴弹炮,而且是一种火力性能很差劲的牵引榴弹炮。
如果不能在空中运动起来,M777火炮很难发挥优势。因为相对来说,M777的火力根本不强,只是特别轻。采用39倍口径的M777,即没有射程优势也没有射速优势。
尽管M777可用美国陆军标准的M809/939型5吨卡车牵引,也能用更轻型的高机动车牵引,但这样一来就跟普通的牵引榴弹炮没什么区别的了,而且花了好几门普通牵引榴弹炮的钱才能搞一门M777,吃饱了撑的么。
如果从纸面数据看,直升机吊运的M777超轻型榴弹炮的机动性显然比PCL-181式车载加榴炮占优势,因为车载炮对道路状况的依赖性较高。在高原山地作战,M777可以通过直升机运输,但这种模式下,对印方的空地一体作战要求很高。
印度在进口M777榴弹炮时,还同时购买了15架CH-47“支奴干”重型运输直升机,用于高原战场机动。不过,这批“支奴干”直升机是属于印度空军的,印度陆军航空兵只有少数轻型直升机。
在战时,需要通过战区指挥所指挥调度支奴干直升机与M777炮兵部队的配合,这一定会让印度陆军头疼欲裂。搞不好,印度的空军和陆军自己就因为争夺直升机火并了。
[doge]淘汰122口径,把那杆122换成39倍155,一样好使[点赞]
AH-4那杆炮改改给122平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