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叙利亚都没有对中国表达足够的支持,中国将独自面对西方

历史有小狼 2025-04-25 01:27:24

中国向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上,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一直秉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般都是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敢于挑衅我,我也必然予以坚决的回击。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面临的挑战也在日益增多,尤其是在与西方国家的多边博弈中,所涉及的领域,已经从传统的军事、经济、外交等传统领域,扩展到了贸易、科技、人权、地缘政治等多个领域。

而在纷繁复杂,不断变化的国际关系中,虽然我们始终秉持着不结盟的原则,但与一些国家,由于地缘政治关系影响,在一些问题上,也逐渐形成了利益趋同的共同体,往往一起在国际事务中同进同退、选择一致,尤其是在联合国以及多种国际会议中,都一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从来不是美国那种以盟主、霸主自居的国家,也不要求自己的朋友必须时时刻刻听自己的安排。在一些问题上,始终尊重其他国家的选择,比如俄罗斯和叙利亚,在面对日本核污水排放这个问题上,就没有坚定地站在一方,这也无疑增加了中国在对抗西方国家时的压力。

核污水与原子能机构会议

2011年,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和海啸,由于强烈的震感,导致了位于日本福岛的第一核电站1至3号的机组的堆芯熔毁。为了冷却堆芯并且回收掉污水,东京电力公司开始持续注水,从而导致了核污水的不断累积,堆积了大量的核污水。随着时间推移,核污水的储存总量的不断增加,已有的储存空间已经无法满足新增的核污水的。此外,除了这个部分,还有反应堆原有的冷却剂和大量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及雨水,都已经成为了放射性废水。日本政府必须考虑如何处理好这个部分的核污水。

在日本政府的计划里,一开始策划了变成水蒸气排入大气、沿着地下管道排入地底深处、电解处理、将其固态化埋入地底等多种方案,然而,经过评估,认为排入海里是成本最低的方案,大概需要17亿到34亿日元的成本。2021年4月,日本内阁正式通过了核污水的排海计划,当年8月,相关的排放设施工程开始施工,到8月24日,就开始启动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水排海程序。

第一次的核污水排海工程,一共持续了17天,每日大概排放了460吨的核污水,总共一共合计排放了大约7800吨。之后一直持续到现在,东京电力公司已进行了12轮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的工作,每次的排放量都大致为7800吨。尽管日本宣称,排放入海的核污染水已通过了“多核素去除装置”的安全处理,但是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相关的监督报告上显示,实际上处理以后的废水中依然包含了碳-14、锶-90等难以完全清除的放射性物质。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对于日本的这一自私自利的举动,首当其冲的就是日本的周边国家,中韩等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并且纷纷表示抗议和反对,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以应对。比如韩国的海洋研究院就强烈地呼吁要建立起跨国的监测机制,从而加强对核污染水排放的监督。中国全面暂停了进口日本福岛等十个县的食品,并且对日本的水产品进行100%的放射性检测,同时加强了对沿海的海域的辐射监测,而中国的科研团队也多次到福岛海域进行独立的采样检测,同时积极地推动国际法律方面诉讼。

在2023年6月,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六月理事会上,中国代表就严厉抨击了日本排放福岛核污染水的问题。在本次会议上,中国明确地表明了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守护人类未来的立场,坚决地反对日本排放核污水这一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

中国代表从科学依据、国际法规、生态影响等多个方面全面地阐述了危害,义正词严地指出日本核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而这些元素一旦排入海洋,就会随着洋流循环,从而扩散到全球各个海域,最终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进而威胁到全球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同时,日本这一举动,也严重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一系列的国际法规,是对国际秩序和全球公共利益的公然践踏。而在这场重要会议上,俄罗斯和叙利亚两个国家的反应却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二者作为相关的利益方以及和中国较好的关系,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也让中国的正义之声在这场会议中显得格外孤单。

中俄的过往与现状

实际上,俄罗斯虽然与日本有一定距离,但要知道,俄罗斯同样是一个海洋大国,他的远东地区,和日本的距离也很近,而且还拥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应该说,日本核污水的排放对他的海洋生态和渔业经济,都存在着不小的潜在威胁。而且,俄罗斯在日本排放核污水之后也一度表达了对核污水排放事件的关注,并且考虑限制日本水产品进口。然而,出于种种考虑,俄罗斯在此次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综合讨论中,并未提及处理水问题。

应该说,但凡稍对国际政治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中俄之间的关系和交往源远流长。尤其是在1989年之后,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并与邓小平举行会晤,中苏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苏联解体,俄罗斯成立之后,中俄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在三十多年间逐渐变得亲密无间起来。从“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直至如今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不断升级,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然而,毕竟每个国家的优先利益不一样,我们与俄罗斯的关系再亲密,也绝不是一个联盟,俄罗斯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应该说,俄罗斯首先要确保自身的利益优先。俄罗斯的首要战略目标,应该是在应对北约的东扩以及如何面对西方的制裁。俄罗斯与中国相比,他所面对的西方的冲击是更为直接和强烈的,比如前几年发生的俄乌战争,就是两方对抗下的产物。

所以,对于俄罗斯来说,他的外交政策的核心,首先是要确保自身的安全和经济的稳定。因此,在中国与西方、尤其是与美国和他的小弟日本的博弈中,俄罗斯更倾向于保持一定的战略灵活性,尤其是在这种事情上,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不作出过度强硬的表态,避免过度刺激美国,以免招致更严厉的制裁。

此外,这些年来,由于中俄联合的强大压力,西方也在考虑如何应对,乃至于企图采取分化的策略。美国和欧盟可以说一直都在尝试离间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企图通过能源合作、局部的外交接触等方式拉拢俄罗斯。再比如,在最近的俄乌冲突的谈判中,美国显然是在包庇和偏袒俄罗斯,不管是在G7还是联合国等场合,都试图在定义这场战争中避免出现是俄罗斯入侵的字样。

而相反,对中国在台海等问题上的表述却变得更加强硬。这种一拉一打的行径,很明显是在对中俄关系进行挑拨离间。所以,俄罗斯很有可能在某些问题上采取模糊的立场,从而换取西方在某些问题上的让步。

此外,应该客观地说,俄罗斯也对中国有一些潜在的警惕。虽然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合作较为密切,但是俄罗斯的国内也还是存在一些对中国影响力的隐性担忧,尤其是在中亚地区,两个国家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地缘政治竞争。所以,俄罗斯也不希望过度地依赖中国,因此在外交表态上有时会有所保留。

除了在日本核污水排放这件事情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罗斯在香港、新疆问题上的态度。当年香港的国安法出台和新疆的人权问题被西方大肆炒作的时候,俄罗斯虽然也在总体上支持了中国,但是他的表态客观地看还是相对保持了克制,也没有像很多人期待中的那样,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大力声援。这就说明了,俄罗斯在涉及中国内政的问题上,更倾向于采取“不干涉”姿态,而非全力支持。

中叙的过往与现状

对于叙利亚,中国在其2011年陷入内战之后,可以说还是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的。首先是中国一直相对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但实际更多是在支持叙利亚政府反对西方势力的干预。中国一方的观点一直是,叙利亚的问题应该由叙利亚的人民自主地决定,任何外部势力的强行介入都只会加剧叙利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所以,中国一直坚定地支持叙利亚保持主权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坚决反对外部的势力对叙利亚内政的干涉。因此,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中国多次为叙利亚仗义执言,直言谴责美西方等国家以所谓的“民主”和“人权”作为借口,对叙利亚发动军事打击、扶持反政府武装等行为。

所以,尽管叙利亚的经济因为战争遭受了重创,但是中国仍然和积极地和叙利亚开展合作,帮助他开展战后的恢复重建。中国的企业参与了叙利亚的一些道路修复、桥梁建设等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应该说为叙利亚的经济复苏贡献力量。同时还为叙利亚提供了大量的人道主义援助,提供了大量的食品、药品、医疗设备等方面的物资援助,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叙利亚的人民缓解了生活方面的困难,改善了医疗条件。同时,中国还通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为叙利亚的重建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然而,叙利亚由于长期的战乱和经济崩溃,其外交影响力应该说是极为有限的。所以,在此次国际原子能机构会议上,叙利亚仅对日本核污水排放表示了忧虑,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对的态度。这是因为,叙利亚的当前的首要重点是国内重建优先,重点在战后恢复。加之叙利亚仍然受到西方的制裁,叙利亚的外交资源极其有限,即使表达了支持,也难以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提供实质性支持。此外,叙利亚的外交政策高度地依赖于俄罗斯和伊朗,他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立性较弱,本次国际原子能机构会议上俄罗斯没有发声,叙利亚当然也就没有选择发声。

中国如何面对西方

而俄罗斯、叙利亚等国家没有在会议上发声,是否就预示着中国要独自面对西方了呢?那显然不是,总的来说,中国目前的综合国力已经可以完全决定自己的战略自主性。首先,中国与俄罗斯和叙利亚不同,中国是目前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拥有着完整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军事能力。中国已经不需要像冷战时期那样依赖盟友的全力支持,而是可以通过自身实力与西方周旋。

其次,除了俄罗斯和叙利亚之外,中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上仍然有着多边外交的战略优势。当年中国是靠第三世界国家抬进联合国的,目前,通过“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平台,中国在非洲、拉美、东南亚等地区拥有广泛的朋友圈,中国仍然能够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而反观西方社会,美国、欧盟等等也并非是铁板一块的存在,两家在对待中国的政策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德国、法国等国家就更倾向于与中国保持良好的经济合作,而不是开展全面的对抗。

尤其是在经过了此次美国特朗普的普遍加关税战之后,西方各个国家之间的割裂更加明显,中国可以充分利用西方内部的矛盾,分化其围堵策略。当然,求人不如求己,与其等着西方的内讧,关键还是要增强自身的实力才是关键。总体来看,当务之急,尤其是贸易壁垒盛行之下,中国必须减少对外依赖,无论是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尤其是在芯片制造、人工智能发展、军事现代化等方面,都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还包括经济内循环方面,也要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只有减少对外依赖,才能在长期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在外交方面,应当采取更加灵活的“合纵连横”策略,主动加强与印度、土耳其、沙特等地区大国加强合作,减少对传统盟友的过度依赖。同时需要加强国际传播的能力,从而打破西方媒体对涉华议题的垄断,让更多国家了解中国的真实立场。所以,诸如俄罗斯、叙利亚等国家一两次的非全力支持,并不影响中国拥有广泛的国际合作空间,关键在于如何运用自身优势,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稳步前行。

信源:

1.中国同叙利亚的关系.中国外交部网站.https://www.mfa.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7100/sbgx_677104/

2.叙利亚局势剧变的深层原因.中国青年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185910383408537&wfr=spider&for=pc

3.中国同俄罗斯的关系.中国外交部网站.https://www.mfa.gov.cn/gjhdq_676201/gj_676203/oz_678770/1206_679110/sbgx_6791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