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比亚迪用21款新车把高阶智驾价格打到7万块的第二天,余承东突然在微博开炮:"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安全完全是两个境界!"这番火药味十足的表态,直接把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圈炸出了蘑菇云。
当"高阶智驾"像白菜一样被抛向市场,消费者是捡到了便宜,还是误入了车企的成本游戏?车企疯狂内卷的背后,到底谁在玩文字游戏,谁在动真格?

一、路线之争:农村包围城市VS城市反攻农村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战略简单粗暴:用7万块的比亚迪海鸥智驾版给电动爹们装上L2+级智驾,10万级以下车型覆盖率超80%。这相当于把智能驾驶从北上广的CBD直接铺到十八线县城——但代价是部分车型采用单目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减配套餐"。
华为的路线则是另一套剧本。余承东用"打电话只需有网,上网需要5G"的比喻疯狂暗示:我们玩的是激光雷达+高精地图+ADS 2.0的顶配套餐,虽然贵但能全程1314公里零接管。不过这套系统目前只适配30万以上车型,余承东自己都说"全是亏本卖"。
二、撕裂的价值观:平权主义VS精英主义
比亚迪王传福抛出狠话:"没有智驾的车将成为少数派",直接把智能驾驶拔高到安全带同等级的安全标配。可就在比亚迪发布会现场,工作人员却私下承认部分低价车型的自动变道成功率仅在60%-70%区间。
余承东的焦虑则写在明面上:他前脚刚炫耀问界M9无接管跑完1314公里,后脚就怒斥法规"阻碍技术发展"——因为系统每15秒就要检测一次方向盘握持状态,导致他本人被罚到智驾功能禁用。这暴露出一个残酷现实:现阶段哪怕是最顶级的智驾系统,也需要人类充当"安全员"。

三、暗藏的地雷:价格屠刀下的安全隐患
业内流传着一份匿名报告:搭载"天神之眼C"的低价车型,在夜间识别静止障碍物的误判率高达22%。这让人想起余承东去年炮轰特斯拉FSD时说的话:"遇到白色货车直接撞过去"。
更可怕的连锁反应是:比亚迪的全民智驾战略可能让马路杀手指数级增长。试想一个月薪5000的县城青年,开着7万块的"智能海鸥"误把广告牌当车道线,系统却自信地以60km/h冲进绿化带——这种场景绝非危言耸听。
四、终极拷问:我们需要怎样的智能驾驶?
在余承东晒出的驾驶数据里,华为ADS 2.0全国道路覆盖率99.56%,但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覆盖率还是可靠性?比亚迪用铺天盖地的智驾车型冲击市场,可当海鸥车主发现自动泊车10次里有3次蹭墙时,所谓的"平权"会不会变成维权?
这场战争没有中立者:
米粉工程师私下吐槽:"余大嘴太好斗"
特斯拉销售趁机兜售:"美国FSD比国产智驾安全10倍"
保险公司已经开始研究智驾事故责任算法

最后说句得罪人的大实话:
现在吹上天的智能驾驶,本质上都是L2++的"高级辅助驾驶"。余承东和比亚迪争的不是技术高下,而是行业定义权——谁先让消费者相信自己的系统能替代人类驾驶,谁就能收割万亿级市场。至于我们普通人?记住三点:
别被"全国都能开"的宣传洗脑,雨天夜间还是自己握方向盘
7万块的智驾和70万块的智驾,差距可能比诺基亚到苹果还大
买车时销售承诺的"完全自动驾驶",记得让他写在合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