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出差八天和出差八个月,是怎样一种天差地别的体验?
尤其当你出差的地点,是遥远的太空。
宇航员:我太难了!
想象一下,去年六月,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信心满满地坐上波音“星际客机”,计划着短短八天后就能回到地球,和家人团聚。
谁能料到,这一趟“出差”直接变成了“长期驻扎”,一住就是八个月!
这八个月里,两位老人家可不好过。
59岁的威廉姆斯瘦成了“锥子脸”,62岁的威尔莫尔也显得萎靡不振。
他们在太空的日子,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浪漫。
威廉姆斯自己都说,肌肉和骨骼都开始“罢工”,连走路、坐下、躺下这些日常动作都成了奢望。
威尔莫尔虽然嘴上还开玩笑说像“上了一堂漫长的课程”,但谁都知道,这堂课的滋味肯定不好受。
更让人揪心的是,国际空间站的资源原本就有限。
9个人一起“超负荷运转”,氧气、食物的消耗速度超出预期,微重力环境还加速了肌肉萎缩和骨质流失。
为了生存,两位宇航员只能三天两头求助其他宇航员,想想都觉得心酸。
波音:我不要面子的?
说到这事儿,就不得不提送他们“上天”的波音公司了。
当初“星际客机”刚出现推进器故障和氦气泄露的时候,波音可是拍着胸脯保证,短时间内肯定能解决。
结果呢?
氦气反复泄漏,一直修不好。
七月份的时候,波音还坚称“宇航员未被困”,说食物充足,两人状态良好。
宇航员本人也公开表示对波音飞船有信心,没事和家里人视频也挺好。
这话说出来,怎么听都觉得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毕竟,同期NASA内部文件显示,空间站资源已经超负荷了。
宇航员们的状态,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轻松吗?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很可能就是一场公关策略,目的是为了稳住人心,挽回波音的声誉。
波音之所以迟迟接不回两位宇航员,说白了,就是内部不行,对外又拉不下脸面。
要接回他们,有两种方法:一是原来的飞船强行返航,但风险太大;二是派人去接。
先说强行返航。
由于推进器和氦气泄漏问题,飞船的燃料储备已经不足。
如果强行返航,很可能因为冷却剂短缺导致飞船过热甚至解体。
这简直就是在拿宇航员的生命冒险!
再说派人去接。
波音任务延期导致轮换计划脱节,他们自己根本派不出新飞船。
其他航天大国倒是有能力接回,但波音却有自己的考量。
求助马斯克?
不可能!
向中国求救?
想都别想!
美国法律禁止NASA与中国航天合作,这就是所谓的“沃尔夫条款”。
就算美国同意合作,也不可能立马接回来。
因为国际空间站是美、俄、日等几个国家共同建造的,而中国单开一页造了自己的空间站,两个空间站的对接标准不一样。
中国倒是有能力造一个标准一样的对接适配器,但这需要国际空间站提供数据,涉及核心机密,他们肯定不可能给。
说实话,就算他们给,中国也不一定稀罕,毕竟咱们自己的空间站也运营得风生水起。
中国行不通,还可以找俄罗斯啊。
可美俄关系大家都心知肚明,乌克兰冲突、制裁等问题持续紧张,航天领域的合作早就受到了政治的牵连。
而且,美国长期将航天技术视为战略资产,依赖俄罗斯飞船可能被视为“主权让渡”。
更重要的是,波音如果求助俄罗斯,就等于承认自身技术失败,还可能永久失去NASA后续的合同。
要知道,波音飞船的设计根本没有预留与俄制飞船的兼容性,临时调整成本高且风险不可控。
这对于一向自诩技术强国的美国来说,简直是颜面扫地。
所以,思来想去,波音只能求助本国的飞船。
说到这,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马斯克的SpaceX。
NASA倾向优先启用本国企业,而特朗普也多次表达过让马斯克接回宇航员的想法。
毕竟,马斯克的“龙”飞船去年就曾成功接回四名宇航员,这方面的成功率还是相当高的。
但是,求助对家马斯克,那不是啪啪打自己的脸吗?
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波音公司迟迟低不下这个头。
据说,NASA原计划由SpaceX执行救援,但波音因为商业竞争拒绝开放技术接口,导致协调成本飙升。
他们宁愿拖延自救以挽回声誉,也不愿意支付SpaceX高达3.5亿美元的救援费用。
当然,一直拖着也不是个事儿。
在经过多方考虑后,NASA最终还是决定由龙飞船接回滞留的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
原先他们宣布的是2月乘船返回,如今却又成了3月。
就像网友调侃的那样,“我下定决定写作业,结果开学了还是没做”。
宣布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就看下个月龙飞船能不能顺利完成任务了。
两位宇航员无法返航,说到底,是技术缺陷、企业短视、政治孤立叠加的后果。
波音顾忌自己的声誉,而NASA在商业航天竞争中又过度依赖单一承包商,最终付出了宇航员安全受威胁的代价。
未来深空探索需要重构技术冗余机制与国际合作框架,避免重蹈覆辙。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思考,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如何才能更好地保障宇航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将他们置于如此尴尬和危险的境地。
毕竟,科技的进步,最终应该是为了人类的福祉,而不是为了企业的利益和政治的博弈。
这不仅仅是波音和NASA需要反思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有出差补助吗?多少钱一天?
搞到最后,波音和nasa不愿多出一分钱,两名宇航员是编入原计划常驻空间站的值勤班组,按值勤班组轮换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