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授支招:帮孩子打破上课走神的魔咒!

亲子共成长 2025-04-09 14:56:53

小明今年十岁,正在上四年级。

最近,老师在家长会上提到,他在课堂上总是走神。

试想,一个四年级的普通课堂上,学生们正盯着黑板,屋子里安静得只能听到粉笔划过黑板的沙沙声,但小明的目光却总是不知不觉地飘向窗外,仿佛心里有一场秘密的小冒险正在进行。

他一会儿转着手里的铅笔,一会儿在纸上画小人。

他爸妈总以为这是小明不想学习,但在一次心理学讲座中,他们听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专注力不是天生的,斯坦福教授有妙招

大多数人认为专注力是天生的,有些孩子似乎天生就是“上课小能手”,而另一些则总是走神。

但其实,专注力更像是一项技能,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

斯坦福的心理学教授凯利·麦格尼格尔提出,孩子的专注力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来增强。

比如,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设置短时间的专注目标,慢慢延长专注的时间。

同时,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专注度。

意志力的“作息时间表”与日常应用

意志力就像电池,早晨充满电,到晚上就没电了。

正午的时候最“电量不足”,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学习当然也不例外。

所以,小明父母决定调整他的作息表——早晨就安排一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比如数学作业,下午则是较轻松的阅读和户外活动。

这样,小明的学习效率提高了,晚上再也不瞌睡着趴在书桌上而完成不了作业了。

帮助孩子从容应对课堂走神的小技巧

为了减少小明在课堂上的走神次数,老师也加入进来。

她会在教室的各个角落放一些绿色植物,每次走神时,小明会被提醒去看植物,给自己一个短暂的放松。

慢慢地,小明习惯于用这样的方式调整自己的注意力。

他还学会了一些小技巧:比如闭眼想象大海、慢慢吸气呼气,这些都能帮助他重拾课堂上的注意力。

家庭共同成长,营造专注环境

小明的父母意识到,家庭对小明专注力的提升也非常重要。

每晚7点至8点,全家共同开展“专注时光”:关掉电视,放下手机,一起阅读或完成各自的任务。

每周都有一个“专注力小会议”,分享自己的心得和进步。

这不仅增强了全家的凝聚力,也让小明感受到全家人的支持和共同成长的乐趣。

小明爸妈感慨,他们曾误解了小明的“走神”问题。

通过这些方法,小明的课堂表现有了明显的进步。

更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关于学习的一次改变,更是一种面对困难的积极心态的培养。

每个孩子都有无限潜力,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如何发掘。

或许下一次,当你发现孩子在课堂上“走神”时,可以先思考,他或她是不是需要你和他们一起去迎接怎样的挑战。

也许通过一些小小的改变,孩子便能悄然蜕变,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0 阅读:5

亲子共成长

简介:亲子旅行攻略,带娃看世界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