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深远且重大。研究表明,父母的一些行为会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智商发展、身心健康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作为父母,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避免对孩子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第一种行为是语言暴力。有时候,击垮一个人,只需要一句话。父母的语言暴力,如“你脑子让猪吃了吗?”“废物”、“丢人”等,对孩子来说,是一万点暴击。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应激语言伤害,会让发育中的大脑发生部分永久性的改变,身体是有记忆的。那些语言暴力所带来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大。在日常教育中,父母应该更多地给与鼓励和赞美,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如同接纳你自己一样。
第二种行为是过度喂养。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多吃才能长个,于是每天逼着孩子吃饭,甚至在孩子吃饱了之后,还强迫孩子多吃。这样做会让孩子吃得更多,但实际上对孩子的伤害也会更大。对于孩子来说,家长要先帮孩子调理好脾胃,多给孩子喝点水苏糊糊,提高孩子脾胃的运化,帮孩子清理积食,恢复孩子肠胃菌群平衡,孩子脾胃好了,体质和身高都能得到好的发育。
第三种行为是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掌心宝,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更是将自己所有的爱都拿出来给孩子。但是如果出现过于宠溺的现象的话,这就不是对孩子好了,甚至还是坑孩子。如果孩子想吃啥就买啥,想要啥就给啥的话,首先乱吃容易伤害孩子脾胃,并且也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发展。
第四种行为是影响孩子的睡眠。睡眠对于孩子长个来说至关重要,但是有些家长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睡眠,比如夜晚过于打闹、晚上给孩子吃太多、早上吵到孩子等,孩子睡眠不足就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就算有再好的基因,孩子都难长个。
第五种行为是随意说脏话。有的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会无意间在他们面前说脏字,这一方面是由于家长因工作压力较大,内心的压力会让家长当着孩子的面不经意间就会说脏字,另一方面,家长会觉着孩子还小,这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日常行为举止不用特意回避孩子,孩子其实在他们的认知里,会十分反感家长随口说脏话的行为,如果家长不回避,当着孩子的面总说脏话,孩子会从开始的反感,慢慢也学着模仿家长的样子说脏话,给孩子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
第六种行为是动作粗鲁。家长会认为家是最放松的地方,在家里,为了放松,会在行为举止方面不多加注意,有时候不经意间家长会在孩子们面前做一些粗鲁的动作,比如随地吐痰,因情绪激动而摔门等等。家长这些发泄情绪的动作或者平时养成的不好的行为习惯一方面会给孩子形成不好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也容易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让孩子因家长粗鲁的行为而疏远亲子关系。
第七种行为是轻易允诺,不兑现。家长会为了让孩子听话,不耍脾气,会和孩子许诺,比如许诺说要给孩子买他喜欢的玩具,或者说好周末带他去游乐场,而因为应酬或者其他一些原因而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这种行为会让孩子不相信家长,让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威信降低,长时间这样会让孩子与家长关系疏远,不愿和家长说心里话等等。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八种行为是频繁打断孩子。频繁打断孩子是很多家长都有的习惯。比如,孩子正在专心致志地玩积木,家长可能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会突然问,宝宝,渴不渴,热不热?或者只是出于对孩子的爱,随意给大宝打电话。但这样频繁地打断孩子,其实是对孩子专注力的破坏,一个专注力没有得到保护、培养的孩子,将来会在学校寸步难行,上课旷课、看不进书,久而久之成绩就落得更远,成为老师的笨孩子。科学研究表明,髓鞘形成与浓度密切相关,浓度可以保证信息更准确、更快速地传递。如果孩子有高质量的髓鞘形成,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可以达到15分钟以上。但这种物质会在家长的频繁打扰中破坏其品质。久而久之,孩子的专注力越来越差。孩子被打断后,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再次进入专注状态,长此以往,大脑习惯被打断,无法形成长时间的专注力,造成越来越笨的现象。因此,家长不要轻易打断专心致志的孩子,一定要注意专注力的保护和培养。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时刻警醒,避免上述行为对孩子造成伤害。愿每个孩子都能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