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由5节椎骨堆叠而成,每两节椎骨之间都有一块“软骨垫”——腰椎间盘,由外层的纤维环(像洋葱层层包裹)和内部的髓核(果冻状物质)组成,承担着缓冲压力、维持脊柱活动度的重任。一旦腰间盘突出,就会出现腰痛、下肢痛等不适,应尽早诊断和治疗。
腰突的“求救信号”1. 持续性腰痛:久坐或弯腰后加重,平躺可缓解。
2. 下肢放射痛:从臀部沿大腿后侧到小腿的“过电样”疼痛。
3. 麻木无力:脚背或脚底麻木,严重时出现“拖腿走路”。
4. 晨起僵硬:起床时腰部僵硬,活动10分钟后缓解。
诊断“三步曲”1. 体格检查:如直腿抬高试验、肌力测试等。
2. 影像学检查:首选核磁共振(MRI),能清晰显示神经受压程度,且辐射小;其次是CT检查,可观察骨质增生、椎管狭窄情况。
3. 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判断神经损伤程度。

一、急性期(发作1~2周)
1. 绝对卧床:硬板床休息,每天不超过18小时。
2. 药物干预: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 神经营养剂(甲钴胺)。
3. 物理治疗:超短波理疗缓解炎症。
4. 手术治疗:当出现大小便失禁、足下垂等严重神经损伤时需手术治疗。目前的手术方式包括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前者通过椎间孔镜,创口仅7毫米,3天即可出院;后者主要有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适用于多节段突出。
二、缓解期(2周后)
1. 核心肌群训练:如五点支撑法、平板支撑。
2. 牵引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购买牵引器械。
久坐族的护腰“秘籍”1. 改良坐姿:保持腰椎前凸,可以用腰垫支撑,膝盖略高于髋部;每30分钟起身活动一下,可以做做“猫式伸展”。
2. 科学锻炼:游泳是较好的锻炼方式,推荐蛙泳,水的浮力可减轻腰椎负担;也可以进行倒走训练,每次10分钟,可增强腰背肌群。
3. 注意生活细节:避免单手提重物,改用双肩背包;选硬质床垫,以木板床加5厘米乳胶垫为佳。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河北省清河县中心医院 骨一科 宋霄岩】
【编辑:Y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