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对中国航天大力支援的乌克兰,未来会对中国登月计划造成影响吗

制度开门 2022-04-27 22:20:57

乌克兰作为前苏联航天工业重要继承者之一, 是目前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航天国家之一。在全球22个著名工艺技术领域中, 其企业掌握了17个, 参加了50多项国际项目。

其中位于东部城市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市的南方设计局和南方机械制造厂先后设计并制造了四代战略导弹, 其中包括“天顶”、“第聂伯”、“旋风”三类系列运载火箭, 拥有海射技术。另外乌克兰在通信卫星、地球和海洋资源卫星、空间遥感技术、小卫星等方面也拥有巨大的科研生产能力。

乌克兰的航天工业发展

其中位于东部城市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市的南方设计局和南方机械制造厂先后设计并制造了四代战略导弹, 其中包括“天顶”、“第聂伯”、“旋风”三类系列运载火箭, 拥有海射技术。另外乌克兰在通信卫星、地球和海洋资源卫星、空间遥感技术、小卫星等方面也拥有巨大的科研生产能力。

1. 航天企业概况

乌克兰国家航天局负责管理乌克兰所有的航天领域活动, 共拥有3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和设计局。

乌克兰重要航天企业

资料来源:乌克兰国家航天局

基辅则是乌克兰国家航天局总部以及基辅生产协会的所在地,该协会为苏联的各种卫星和航天器制造遥测系统,比如Meteor-2 和 Meteor-3 天气卫星、Intercosmos 卫星、Gorizont 卫星、“联盟”号和“进步”号飞船的控制仪器、“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的模块。

基辅无线电厂则专门生产用于太空相关任务的机载无线电设备;库尔斯研究和生产综合体,负责开发地面控制基础设施和航天器的组件,以及开发和生产电子设备、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

哈尔科夫的电气设备厂和无线电测量研究所,以及国家空间技术认证研究与工程中心等多个航天研究机构,负责生产航天器的低压控制、供电设备、遥测、自动制导设备和信息系统。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有南方设计局和南方机械制造厂,在苏联时期曾开发了几代弹道导弹和太空系统。苏联解体后,南方设计局曾为俄罗斯国防部制造 Tselina-2 无线电侦察卫星,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还有任务控制中心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开发商,以及固体燃料发动机、组件生产商。而哈尔科夫的Khartron 股份公司,为大多数苏联洲际弹道导弹提供数字制导系统的电子部件,后来为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舱段,即“曙光”号功能货舱提供类似的控制系统和软件。

乌克兰还有一个飞船重要的太空设施,位于克里米亚半岛叶夫帕托里亚的国家太空设施控制和测试中心,它由前远程空间通信中心和苏联国防部附近的控制和测量站组成,这些设施用于控制乌克兰的 Sich-1 卫星和几颗俄罗斯的科学卫星。

独立后的乌克兰凭借其在航天领域雄厚的基础实力, 积极开展航天国际合作, 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度、中国、以色列、土耳其、欧盟、韩国和日本签署了关于航天合作的双边协议。通过长期的合作, 乌克兰航天领域的企业通过与合作国企业组建合资公司, 并通过联合研制、产品销售等方式同国际航天龙头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如海射公司、波音公司、洛马公司、欧洲宇航防务集团、能源火箭公司等。除此之外, 乌克兰还与国际组织和通信公司签署多边合作协议, 如国际通信卫星组织、欧洲通信卫星公司、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等。

乌克兰的自然资源、机械制造、冶金以及航空航天工业分布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特点, 东部发挥着支撑乌克兰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据乌克兰国防工业公司出版的本国军工企业和产品目录介绍, 乌克兰超过70%的军工企业都集中在与俄罗斯接壤的东部地区。

例如:哈尔科夫有知名的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前苏联T-80UD主战坦克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出了T-84主战坦克) 和哈尔科夫飞机制造厂 (主要生产安-140等运输机) ;扎波罗热州有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航空发动机生产制造商西奇股份有限公司;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有乌克兰著名的航天科技城, 其中南方设计局和南方机械制造厂是研制火箭、航空系列产品的主导企业, 是乌克兰航天工业最大的生产企业, 所研制生产的SS-18重型洲际弹道导弹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导弹之一, 而且仍在服役当中。同时, 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州、卢甘斯克州等地是乌克兰军工企业的传统聚集地。

对中乌和中国与利益相关方航天合作的影响

根据是否具备航天研发、加工、制造等能力, 我们把世界分为航天国家和航天技术应用国家。如美国、中国、俄罗斯、乌克兰、英国、法国、德国、印度、日本、韩国、巴西、阿根廷和以色列等都列为航天国家;而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阿尔及利亚、玻利维亚、老挝和智利等列为航天技术应用国家。本文对航天技术应用国家暂不做分析。

中国航天与世界航天国家目前的状况

中国航天经过57年的发展, 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航天所有的产业基本都能独挡一面, 只有极个别的配套产品未能取得重要优势。中国和美国在全球航天合作与融入度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国与世界航天深度融合, 全球主要航天国家与美国基本上都有合作关系, 形成了对美国航天的依赖性。美国对全球航天国家的影响也具有主动性, 所以也具有制裁他国的绝对话语权和能力。

中国航天尽管与国外有合作, 但中国的航天产业链基本没有渗透到全球航天的产业链中, 缺乏对国际航天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也没有对世界航天不友好国家的制裁能力。

对中乌航天合作的影响

中国与乌克兰企业的航天合作始于前苏联时期。在中国航天的创立阶段, 乌克兰企业与专家都给予了中国航天大力支援。乌克兰独立以来, 中乌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都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航天的合作主要是在中乌政府间航天合作框架协议下开展的。

在这几十年的中乌航天合作中, 中乌企业之间和专家之间都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而今乌克兰的动荡必将影响到乌克兰各工业部门, 包括与中国航天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乌克兰大型企业, 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航天企业, 如南方局和南方厂、哈特龙设计局、兵器设计局等企业, 从而影响中乌航天正常的合作, 这是不可避免的。

面对现实, 建议:

a) 政府和主管单位要继续支持中国航天企业扩大对乌克兰的航天合作, 特别是在航天技术合作领域。同时, 对技术合作出台快速反应的临时措施, 加快合作。

b) 在两国航天企业专家交流合作的基础上, 根据外方的实际情况, 可通过借力如国家“千人计划”等人才支助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来华工作。

c) 研究布局未来合作, 在对乌克兰政治格局做出预判的基础上研究我们如何加强与后乌克兰时代航天企业的合作。过去, 俄罗斯、欧美及新兴航天国家与乌克兰在航天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和相互配套的关系。此次危机必将对原有航天合作格局产生影响, 中国在乌克兰航天发展中应探索更紧密的合作, 从而促使乌克兰在全球航天发展过程中成为中国的一个伙伴和帮手。

(保留所有权利,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制度开门”。资料来源:赵春潮,乌克兰事件对中国航天国际合作的影响,中国航天. 2014,(06))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