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3000万,一个到处是山的西部地区,如何成中国第一人口城市?

这里是打破迷雾 2025-03-18 04:46:35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中国的西部,有这样一座城市。山地、丘陵、平原、江川为一体,尤其是山地特别多,说这座城市到处都是山,毫不夸张,虽然有大有小,但你就说是不是山吧?可偏偏就是这么一座“山城”,却成了中国第一人口城市,人口数量超过了3000万,这就是重庆。

虽说是一座市,人口却比不少省份还要多,城市规模也相当庞大。按常理来说,山地多的区域,都有这么一种特性——交通不发达。而不便捷的交通,直接意味着经济发展要被严重影响,可重庆为什么能做到人口第一,经济靠前,交通还特别发达的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聊一聊重庆的发展史。

历史悠久的山城

东汉末年,巴郡守将李严,在嘉陵江附近筑城,取名“江州”。不仅有效的抵御了外敌的入侵,更使得地方的经济发展,逐渐走向繁荣。之后时间来到唐朝,江州历经数三百多年的争夺,成为了唐代的“渝州”,而渝州就是重庆的前身了。

但是,想要将一座山城发展起来,实在是太难了。而且,重庆真的太大了,80000多平方千米,完全不是任何市级能达到的规模。

然后,问题就来了,这么一座历史悠久的山城,是如何变成现在这般发达模样的呢?而且,古代对于交通的要求,比现代的要要高的太多了,牛、马、驴的运输的慢不说,就算走水路,也算不上多么快捷,怎么看都联想不到,重庆能从发展商路崛起。

可是,怎么说呢,有一种东西叫做机遇。以正常的角度看待,机遇都是千载难逢的,遇到一次就要想办法抓住,但也经常抓不住。而重庆的机遇,直接遇到了3次,还全部都把握住了。

第一次机遇,发生在清朝末年到抗战时期。

自从大清甲午海战失败,中国的西部地区,就被日本人瞄准了。而重庆因为地理面积足够大,被迫成为了第一个租界。尽管这一次的机遇难以言喻,但能在逆境中抓住了机会,也是十分不容易的。随着列强搞工业,重庆的经济发展起来了,许多国外资本涌了进来,哪怕日本不断打压,也无法阻止重庆走向现代化的脚步。

而在此之前,重庆还只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但是,侵略者的野心,不会就此停止,日本在重庆部署失利,直接顺江而上,光头又抗日不力,先后丢了上海和南京。最后逃到了重庆,从这个时候开始,重庆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会。

光头撤的时候,可是带了许多值钱的东西,而当时光头的影响力又大,为躲避战火的大量工厂,陆续迁徙到重庆。而且,作为光头的都城,一所所学校建设起来了,许多名流和政要,也跟着在此处落地了。为了能保证交通的发达,光头还修了铁路。

此次机遇中,重庆的工业基础,算是正式打下了。而有了工业,就需要更多的岗位,人口就是这么慢慢增加的。但是呢,此时水路的建设,还是非常不如人意,重庆想要成为水路运输的枢纽,用来进出口货物,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改造。

而第二次机遇,在新中国起步阶段。这一次的发展,是重庆起步的重要节点。

不断把握住机会

新中国成立后,有一项重中之重的项目被提上了关键日程——核。在研究原子弹的过程中,需要挖掘大量的防空洞,用来避免已知的“危险”因素,而最适合的作业区域,被敲定为了重庆。

这下可倒好,大量产业跟着迁移了过去,特别是军工和配套企业,要知道这些可都是正儿八经的重工业,再加上重庆原有的工业基础,经济想不被带着飞起来都难。而且,研发核需要大量的人才,于是,许多人才跟着去了重庆。

一方面是研究国防,另一方面也要抓经济的发展,这一来二去的,重庆的地位变得举足轻重。等到核取得了巨大成功,许多已经建设扎实的工厂,就定在当地发展了,有些还选择了转型,但不论怎么选择,都有足够的技术支持。

像是摩托车、汽车的制造,都是当初留下的宝贵产业的延伸。而且,就连当初挖的那些防空洞,也都在日后取得了巨大的作用。

或许有人要问了,挖洞有什么用?当然有用了,防空洞很深的,而且说是洞,其实是一个挺大的区域,在地下的大区域,你是否会联想到什么?那自然是地铁和地下商场了。

是的,建造地下设施,对地势的要求很高,而这些防空洞正好是现成的,说明地下的环境没问题,所以能够放心大胆的扩建。到了2025年1月,重庆已经开通了13条地铁线。而地下商场,也开办了许多家,不仅数量多,更讲究“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

除此之外,为了能够保证进出口的便捷,水路方面的建设,直接成了重庆的第三次机遇。

三峡的暗礁有不少,而船在行驶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撞上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为了保证足够的运输安全,暗礁能炸的基本都炸了,等炸完之后,又修建了大坝。因为长江导致的洪灾,一直是个沉重的话题,所以修了大坝之后,解决了非常多的隐患。

而在解决完隐患之后,重庆对交通的发展,抓的更重了。前面提到的地铁,只是其中之一,在1997年成为直辖后,交通这一块的发展,迅速被提上了日程。虽然在建成高铁这方面,只排到了全国第8的速度,但是论起高铁站数量,重庆却有25个,属于全国第一。

交通网络和城市功能的高速发展,让重庆从山城,彻底转变为现代化大都市。地铁、轻轨穿梭于楼房之间,放在过去是根本不敢想象的。而且,重庆的工商业发展的很不错,前来当地旅游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只不过,重庆是如何吸收了3000多万人口的呢?城市发达是一件好事,因为经济好看,人们的收入比较多。但是,发达的地界,物价也跟着水涨船高,尤其是住房方面,很多年轻人都因此望而却步。重庆,究竟靠什么,吸引了这么多的人居住?这一人口基数,将来是否会变得更大?

人口发展的“博弈”

说实话,人口基数的增长,并不是那么容易达成的。因为不仅是重庆,其他城市也已经主动拉起了一场人口发展的“博弈”。

不管是那座城市,想要发展起来,一定离不开关键因素之一——人。但现在人口增长陷入了低谷,14亿的人虽然多,可能够在大城市定居的、愿意留在当地长期打拼、并且打算将来在大城市安家的,相比过去而言,少了非常多。

3000多万人的重庆,人口结构的变化比较明显。

外来人口愿意前往,是因为当地的就业岗位多,就拿前面提到的地下商场举例。

地大物博的重庆,自从成为长江的“枢纽”之后,直接化身黄金水道,内河航运根本绕不开这里,所以重庆自身就是一条发展轨道。市场又转型的非常快,地下商场中不乏有早期转型的批发市场。

许多贸易商行货栈,就在朝天门的马路边,别看摊子的层次不高,但商品来全国自各个地区,无形中带动了市场的活力,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当然,也会因此吸引就业人员,更别说重庆带还动了科技的发展,对人才的吸引力,自然非常高。

不论是央企,还是跨国公司,在重庆都有重点布局,中高端人才的流入,在当下已然是大势所趋。这些都是重庆在抓住三次机遇后,吸引人口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只是,这一优势的吸引力能够维持多久,却是个未知数。

除了人口增长变缓,当地也不是处处发达,毕竟重庆实在太大了,农村地区的经济自然是无法和城市相比的。而且,农民对于去其他城市打工的想法,并不少见,因为山多的原因,农村的庄稼地收成不是太理想,有的人愿意到市区打工,有的人则希望前往收入更高的城市闯一闯。

说白了,这场人口发展的“博弈”中,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随着能赚到多少钱改变的。重庆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以及经济发展的迅速,不失为一个奇迹,但人的想法也在随着时代不停变化着,为了吸引人口,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不仅要吸收中高端人才,普通劳动力,也是不能忽视的。常用的宣传手段,涵盖“包吃包住”、“工作补贴”等等。在这个找工作相当卷的时代,许多宣传的方法,对求职者的吸引力很高。而且按平均收入水平来看,许多人口聚集到了国内的东部和南部地区。

当然了,这并不是指重庆的吸引力不大,只是在当下,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试着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招揽,也都十分看重,开出了许多优厚的条件。而且从2019年到2024年以来,重庆人口增长的比例来看,有缓慢的减弱走向。

好了,人口增长问题就谈到这里了,而将来会呈现怎样的趋势发展,还是要看各地能否抓住机遇。

信源:《时代周报》——《超3000万,这个西部城市何以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市?》

《重庆日报传媒》——《重报调查|@重庆人 你有多久没逛过地下商场了?》

《抗日战争纪念网》——《"英雄之城不屈之城" 探寻抗战中的重庆往事》

《中华网》——《中国四大个直辖市是哪几个? 中国四个直辖市的来历是什么?》

0 阅读:6

这里是打破迷雾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