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水墨中国,晕染千年华夏风情;笔锋游走,勾勒万象意韵悠长。在东方文化的深邃脉络里,水墨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成为中华民族美学与精神的不朽象征。此次“水墨中国百位艺术家作品鉴赏”活动,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巡礼。百位艺术家,以各自的感悟与才情,挥毫泼墨,于尺幅之间展现大千万象、山水寄情,或雄浑壮阔,或秀丽清幽,尽现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画家的林泉高致;人物传神,将喜怒悲欢、百态人生一一捕捉,令观者仿若能听见画中灵魂的低吟浅唱;花鸟含情,于细微处彰显生命的灵动与蓬勃,每一笔皆倾注对世间生灵的热爱与敬意。而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一撇一捺尽显风骨,横竖点钩蕴含哲思,与水墨画同源相生,共同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厚重底蕴。在这里,我们将一同穿越古今,探寻水墨画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轨迹,领略不同流派与风格的交融与碰撞。从传统技法的精妙传承到现代创新的大胆突破,感受艺术家们如何在继承中创新,于守正中创新,赋予这一古老艺术形式新的生命力与时代内涵。
艺术家简介
马学智 曾任宁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权益保障委员会副主任,自治区政协五、六、七届委员。现任宁夏文史馆名誉馆员,中央文史馆书画研究员,宁夏书法家协会顾问。二十年内先后办个展并出版书法作品集:《马学智书法作品》、《马学智小楷作品》、《毛泽东诗词扇面书法》、《马学智草书道德经》、《马学智小字书法》、《马学智墨迹四种(唐诗·宋词·宋诗·元曲各百首)》。
马学智学书碎语几则(选)
余学书七十馀载,坎坷至今,也有不少体悟,故借网发诸于世,请方家指正指教。
一、老师说毛笔字、书法、书法艺术不是一个概念,我照做。说及便是艺术,也来源于生活。并为大众服务,我坚信。我从毛笔字、书法、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循序渐进。方知老师、教授、导师的真正的含义。
二、学书法要坚持"四练"。即练脑、练心、练眼、练手。 练脑的要领在记忆;练心即是多思、 心灵手巧;练眼即是多看,看帖,看同道 ,看生活,体验生活;练手即是上述三练之归属,是自然反射的总和,眼高手低是常识,力求提高手上的操作,缩短差距,形随心转,貌化万千。
三、书法的发展是通过积累而推陈出新的。中国书法的魅力以及书法的韧性基本上都是在积累上、历代书法先贤是在积累加积累中不断发展,积累不是简单功力的积累,而是综合素养的积累、与别出心截的"创新"不是一个层面。
四、书法的核心要素是点画,与西方美学中线条不是同一概念。点画纳人艺术范畴,书法艺术概念成立,而西方线条的陈述.却少了很多艺术内含。中国书法的点画,老师说是有生命的,我的学书经历验证了老师的断言。一个书家不赋于点画以生命,难言艺术成就,所说的生命是鲜活的。
五、在导师的指引下,我为自己的书法进步制定了“真善美”·“简淡逸”及“正大光明”的十字努力方向。 “真”即是真情实意的表现.不做作,心静性纯;“善” 即是积善之人必有余庆;“美”是心纯必以美为伍,书家对美与丑的判断决定他的艺术指向和利益立场;"简" 是对书法精神的精练提纯,由繁入简难;“淡” 是心境之淡,笔墨之淡,以淡的筆墨加强基本功夫垂鍊; “逸”是不俗的追求,克服俗必须时刻自我提醒; “正大光明”乃是无私即正大,欲正则光明。
目标虽有人生百年有限,虽努力不达.乃天资尚缺而已。
作品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