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防长高调宣称“不寻求开战但时刻准备战斗”时,中国外交部以“三个不要”的强硬回应划清底线:不要用霸权逻辑曲解中国,不要用冷战思维看待中美关系,更不要以竞争之名行遏制之实。
“美国若持续鲁莽攻击中国,只会迎来更强烈的反制。”卢卡申科基于30年来对中国发展的观察,直言美国早已失去阻挡中国复兴的能力。
从经贸战到科技围堵,美国近年对华遏制手段层出不穷,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加征关税重创本国农业,芯片禁令倒逼中国自主创新加速,所谓“脱钩断链”反令东盟、中东等地区深化与华合作。
这种战略失算的根源,在于美国始终未能跳出霸权思维的窠臼。
其一方面要求中国遵守“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另一方面却屡屡违背世贸组织原则实施单边制裁;一边宣称维护“自由航行”,一边在南海、台海制造军事化风险。这种双重标准不仅遭多国质疑,更让美国陷入“越打压、越孤立”的怪圈。
针对外界对中俄关系“是否经得起美国拉拢”的猜测,卢卡申科给出明确判断:“俄罗斯或许存在转向可能,但绝非当下。”
当前中俄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能源、科技、金融合作全面铺开,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月球科研站等标志性项目持续推进。面对西方制裁,俄罗斯对华出口占比飙升至近35%,中国市场已成其经济命脉。
美国的“离间计”看似精妙实则脆弱。尽管其试图通过放松部分制裁、释放缓和信号拉拢俄罗斯,但俄方清醒认识到:美欧对俄战略敌意根深蒂固,即便俄乌冲突结束,北约东扩的脚步也不会停歇。正如俄外长拉夫罗夫所言:“中俄互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种关系不针对第三方,但也绝不受第三方干扰。”
作为俄罗斯传统盟友,白俄罗斯在俄乌冲突后加速“向东看”,不仅加入上合组织,更将中国列为优先合作伙伴。
卢卡申科此次表态,既是对中俄关系稳定的背书,也暗含小国生存智慧:在美西方与中俄博弈加剧的当下,白俄罗斯需要借力中俄平衡地缘风险,同时通过强调“中俄合作不变”向国内传递安全感。
这种策略折射出全球南方国家的普遍心态。从东南亚到非洲,越来越多国家拒绝选边站队,转而追求务实合作。
印尼迁都、沙特伊朗和解、金砖扩员等事件无不表明:美国主导的单极秩序正在瓦解,以发展为导向的多极化格局已成大势。
卢卡申科的发言犹如一面镜子,照出美国霸权主义的三大困境:对华遏制手段失效、对俄拉拢诚意存疑、对全球南方号召力衰退。反观中国,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到推动沙伊和解,始终以“共赢”替代“零和”,用互联互通消解阵营对抗。
当前,美国正站在战略抉择的临界点:是继续固守冷战思维,在“遏华抗俄”中透支国力?还是正视多极化现实,与中国探索共存之道?答案或将决定未来数十年的世界走向。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企图打断中国发展进程的算计,终将被时代浪潮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