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南细雨润泽万物时,北方的冻土也悄然苏醒。春回大地,草木萌芽,中医认为此时人体与自然相应,肝气如枝蔓般舒展升发。肝主疏泄,调控气血运行,若肝气畅达,则身轻体健、情绪舒畅;反之,肝郁血虚者常觉胸闷烦躁,夜卧难安。故《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逆之则伤肝。”春季养肝,既是顺应天时,亦是调和身心的关键。

春
一味白芍,柔肝养血,解郁安神
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归肝、脾经。酸味入肝,能收敛肝气;苦寒之性可清肝火,平肝阳。古人称其为“养肝第一药”,既能滋养肝血,又可舒缓肝气过亢之症。

白芍
肝为“将军之官”,主藏血、调气机。现代人熬夜耗神、用眼过度,易致肝血暗亏。肝血不足者,常觉双目干涩、指甲脆裂、肢体麻木;若肝气郁结,则胸胁胀痛、经期紊乱、失眠多梦。白芍既能补肝血之虚,又能解肝气之郁,可谓标本兼治。

更妙者,白芍能通过调和肝脾,改善“肝郁克脾”引发的连锁反应。春季脾胃易受肝火侵扰,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之症。白芍配伍白术、茯苓,可柔肝健脾,恢复中焦运化之能。其安神之功亦不容小觑,《神农本草经》载其“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尤其适合肝郁化火导致的辗转反侧、多梦易醒。

《本草备要》详述:“白芍补血,泻肝,益脾,敛肝阴,治血虚之腹痛。”
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仅以白芍、甘草两味,即成缓急止痛经典方;四物汤、逍遥散等名方皆以白芍为要药,足见其在调肝领域的核心地位。
巧用白芍有讲究
生白芍偏于平肝清热,炒白芍长于养血柔肝。日常可取炒白芍、枸杞、玫瑰花沸水冲泡,适合面色萎黄、眼涩胁痛者;若兼有心烦失眠,可加百合同煮。需注意:白芍性微寒,阳虚畏冷、便溏者应配伍干姜、桂枝等温阳药材。
春风吹绿千山木,正是柔肝解郁时。一盅白芍茶,既润肝木之燥,又解郁结之忧,助您在生机勃发的季节里,收获气血调和、夜寐酣然的健康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