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月下旬进口煤价格倒挂,海外煤炭流入骤减,沿海地区电厂却对低卡煤产生“刚需依赖”。国内低卡低价煤需求激增,神华外购价试探性上涨,但这场“救场”戏码刚开场,就遭遇现实暴击:持续封航与去库缓慢,让港口库存不降反升,煤价刚抬头就被库存“大山”压回地面。
非电终端虽进入传统旺季,但需求增速远不及预期,社会库存仍居高位。地产、基建两大用煤主力表现平平,消费总量持续承压。而供应端却“刹不住车”,动力煤产能持续高位运行,港口库存攀至3000万吨历史高位,相当于沿海八省电厂近16天的日耗量。更棘手的是,大秦线检修后短暂去库,一场大风封航又让库存“回马枪”式反弹。 表面看,贸易商报价“稳如磐石”,实则成交冷清如冬。港口场地爆满,业务部门被迫限制劣质煤装车,流通资源“锁死”在矿企和贸易商手中。下游电厂机组检修叠加采购观望,长途拉运锐减,煤矿库存积压只得降价5-10元/吨“自救”。
短期看,煤价或将在窄幅震荡中缓慢寻底。但真正破局需两股“春风”:一是非电需求超预期释放,二是港口库存有效“泄洪”。当前日耗下行趋势未止,叠加贸易战等外部变量,市场下行压力渐显。若迎峰度夏前库存未明显消化,煤价或迎来新一轮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