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交战的可能性已随美国蠃取战争胜利的窗口期已经变得不切实际

历史有小狼 2025-04-26 01:29:10

在今年3月6日举行 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塔斯社记者向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前不久美国国防部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美国并不寻求与中国开战,但将在特朗普总统的领导下重建军队,为战争做好准备。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林剑表示,美方官员的有关言论蓄意煽动意识形态对抗,鼓噪中国威胁。奉劝美方,不要用自身的霸权逻辑镜像中国,不要用过时的冷战思维看待中美关系,不要以战略竞争为名,行对华遏制打压之实。中方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无论是关税战还是贸易战,无论是冷战还是热战,都打不得、也打不赢。

一、

一直以来,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大国会不会爆发战争,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美国一些、国际关系学者和政策分析人士一直认为,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紧张局势依旧持续存在,任何一个火星都可能引爆两国之间的冲突。未来几十年内,中、美两国爆发战争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虽然中、美两国在经济方面存在高度的相互依赖性,但这并不意味两国不会爆发武力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英国和德国间也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但仍然无法阻止战争的发生。

2023年,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联合威廉玛丽学院,曾发起一项针对美国国际关系学界的大调查。针对哪个地区目前是美国的战略重心这一问题,75%的受访者都认定,东亚是对美国具有最重要战略影响力的地区。

对于中美两国目前与未来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这个问题,受访者普遍认为几率不大。绝大多数人给出中美之间在未来十年内会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不到10%,即使将时间拉大到未来30年,中美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也仅为23%。

这些人的理由也很充分,因为无论是中国也好,还是美国也好,双方都知道对方拥有庞大的核威慑力量,不愿意见到开战后有可能引发的核战争,毕竟那会让双方都有同归于尽的风险。所以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不想打一场导致世界毁灭的核战争。

二、

美国历史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米伦认为,美国和中国的矛盾,本质上是“一个感到自己优势正在消失的主要全球大国与一个崛起中的挑战者爆发冲突所致。”美国实力正在逐渐减弱,而敌手正在崛起,正在融入甚至挑战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秩序。

令美国担心的是,中国的这一战略已经成功。201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称,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按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现在已接近美国的70%。美国相信,用不了十年,中国可能全面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对于中国的崛起,美国为什么不先下手为强呢?玛格丽特认为:从军事角度看,美国和中国的军事力量差距正在迅速缩小。比如在亚太地区,中国的军力已足够威胁着该地区的美国舰队和基地。正如五角大楼一份报告中说的那样,“他们(中国)变化的速度令人感到震惊。”

玛格丽特还提到了一个原因,那就是对于美国来说,他们认为通过领导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机构,已经建立起了可以解决与中国冲突的机制。

正因为上述这些原因,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约翰·海顿才会强调,美国的目标是“应该是永远不与中国开战”——而特朗普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

三、

特朗普上台后,与中国打的的贸易战越来越激烈,同时还利用台湾问题、涉港问题、涉疆问题频频挑衅中国,多次派军舰到南海、东海、台海,由外交挑衅到经济制裁,再到军事挑衅,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打压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这也造成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全面恶化。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特朗普是绝对不会真的与中国开战的。

特朗普清楚的知道,如果战局一开,在今天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战争的结果将是毁灭性的,“只有疯子才会这样选择”。当然特朗普的“善意”,并不代表他想要跟中国搞好关系,而是他要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的利益,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中国与美国的经济深度融合,美国离不了中国源源不断的工业生产能力、产品制造能力。所以从这一点来说,美国不会轻易与中国开战,因为那样不仅会对美国形成很大的压力,而且美国很多的基础产品都难以保障,这是双方国家利益的深度融合决定的。

在第一个任期,特朗普就挑起了中美贸易战。看贸易战打不赢,又开始进行科技战,极力封锁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包括扣留孟晚舟,封锁华为和其他的中国高科技企业,限制中国留学生入境。另外,美国还和中国打金融战,想通过金融的手段扰乱中国市场。但这些招数都被中国一一化解,黔驴技穷了,只能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美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认为,美国已经错过了遏制中国崛起的窗口期,再想遏制中国,或者想通过战争的方式遏制中国,已经变得不可能。

佩里认为,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最好时机,是阻挠中国加入WTO。可当时的美国只看到了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让中国加入WTO后,可以拉动美国的出口。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开始了快速腾飞。

中国加入WTO后,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还发表了一篇热情洋溢的演说:“去年秋天,在中国向美国产品和投资开放市场的条款基础上,美国签署了将把中国带入WTO的协议……中国加入WTO,不仅是同意扩大对美国商品的进口,更是同意进口民主社会最珍视的价值观之一——经济自由。”

克林顿显然没有意识到,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重要的变革性意义。当美国意识到中国已经在对美贸易中取得了过去日本、韩国和德国那样规模的贸易顺差时,这才试图出手阻止,要求中国重新评估人民币的汇率。但中国表示已经准备好与美国讨论如何开展合作,而非接受美国的指令。

恰在此时,“911”事件让美国不得不将注意力从中国身上转移。等到奥巴马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再回过头来的试着重新定位其在亚洲的存在时,此时的中国已经与俄罗斯在上海合作组织等框架内建立起了合作,中国以超大规模人口、超大规模市场、超大规模制造业体系、超大规模人力资本的优势,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令美国无可奈何的超大规模经济体。

如今美国政界不少人都承认,当年美国支持中国加入WTO是个错误的决定,“它未能有效地保证中国拥抱一个更开放、更具市场导向的机制”。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一场关于贸易政策的演讲中说,“美国在21世纪前夕向中国敞开大门,将中国纳入WTO,但这个希望落空了……我们不会再让任何国家利用美国”。

四、

特朗普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会对中国美采取加征关税、禁售芯片等行动,都是为了以某种方式减缓中国经济增长。但他也在私下承认,“这能阻止中国吗?这不可能做到。是为了像对待苏联那样成功地孤立和遏制中国吗?也不可能做到。很多人问我,你发起了这场竞赛,但最终目标如何呢?怎么样才算胜利?”

虽然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不认为中美间会爆发全面战争,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不会出现冲突。今天的美中关系上有几个潜在的战争爆发点,比如特朗普政府发动的贸易战,比如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当然还有美国对南中国海和台湾海峡的干涉。

一周之前,美国海军宣布将在太平洋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多军种联合作战演习。美国人的目的,一是在台海地区秀秀肌肉,二也是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向全世界展示其“不容挑战”的军事威慑力。而这恰恰反映了美国对于未来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深刻忧虑。

在美国宣布即将进行这场演习后,向美国国防部长赫格赛斯在接受BBC记者采访时,又专门强调说:美国并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

赫格赛斯的话,也让人看清了美国政府欺软怕硬的本质。因为美国知道,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不仅风险巨大,而且是一笔绝无盈利的生意。所以美国接下来最有可能做的,就是借助盟友之手对华施压,利用盟友来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让对抗的成本和风险转嫁出去,俗称“死道友不死贫道。”

美国虽然在中美元首通话中,重申无意改变一个中国政策,但私底下却动作不断,频频打“台湾牌”。所以无论美国嘴上怎么说,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虽然我们也不想打仗,但依然要枕戈待旦做好应对威胁的充分军事准备。

在2023年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智库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发言中指出,美国战略界普遍认为,美国能不能在接下来的十年中遏制住中国,决定了美国能不能战胜中国这个唯一可以在经济、政治、外交各个方面挑战美国的对手。世界究竟向何处去?取决于中美两个大国秉持的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战略、不同的战略方向、战略方位以及战略目标。谁站在道德道义的制高点,符合历史的潮流、时代的潮流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谁就是最终的获胜者。

参考资料:

央广网:《美国永不与中国开战?金一南:代价太大,自然会怕》

中新网:《斯蒂芬·佩里:为什么说美国“错过”了中国的崛起?》

澎湃新闻:《美国主流国际关系学界:中美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