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斯克关于 F-35 “愚蠢”的言论,在西方业界激起了千层浪。马斯克在多个领域成绩卓著,现在又成为了特朗普身边的红人,他对 F-35 的“差评”令人瞩目。他还说随着更为廉价且能组成飞行集群的无人驾驶无人机的问世,F-35 已然过时,直言继续投资制造该型战斗机是“愚蠢之举”。
面对马斯克的犀利言论,研发 F-35 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英国分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利文斯顿刚刚做出了公开反驳,他甚至用中国 歼-20 战斗机作为例证。他发表了反驳马斯克的长文,题为《忽略马斯克,我们的有人驾驶战斗机是最棒的!》。文中特别提到,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并持续列装的 歼-20 隐形战斗机,正是基于对现代空战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与把握,这也从侧面印证了 F-35 战斗机所代表的技术路线和作战理念的正确性与先进性。
他强调,技术含量低的无人机面对歼 - 20 等先进隐形战机时处于劣势,因自身探测能力有限,难以发现歼 - 20,易受攻击且无法自卫,还易被干扰或摧毁。如面对无人机集群攻击,拥有 F-35 等先进防空体系和作战飞机的一方,可使无人机难以发挥效能甚至被迅速拦截摧毁。
英美军火巨头的高管赞美中国军工项目,这是极其罕见的事情,说明了洛马公司对马斯克的言论确实非常紧张。必须指出,利文斯顿没有提及中国类似于 F-35 的 歼-35 战斗机项目。因为后者尚未服役,利文斯顿或许不想将其列为反驳马斯克的论据之一。但我们都知道,歼-35 在定位上与 F-35 有着相似之处,这实际上是符合利文斯顿表述逻辑的。
洛马公司倾力打造且投资规模高达万亿美元、耗费了无数政界军界人际关系资源的的 F-35 隐形战斗机项目,被马斯克如此贬低,洛马公司及其既得利益群体肯定会坚定的进行辩护。
为此,利文斯顿也不仅仅是喊口号,他在长文里做出了一些深入分析。他指出,尽管当前无人机技术发展迅猛,但就现阶段而言,无人机在诸多关键性能指标上仍难以与 F-35 战斗机相媲美。即使在未来某一时刻无人机能够在部分性能上接近或达到 F-35 战斗机的水平,但其研发、制造成本以及后期的维护保障成本也将与 F-35 战斗机不相上下。
利文斯顿评价马斯克时,强烈暗示马斯克其实不懂作战飞机。他写道,马斯克在科技创新领域成就非凡,SpaceX 项目令人钦佩,但在军事航空领域,因其缺乏 F-35 相关军事机密信息权限,对其面临的威胁环境和技术内涵认知有限,所以认为 F-35 过时的观点不准确。
谈及地缘政治格局下军事冲突风险时,利文斯顿强调 F-35 应对大国竞争时的独特性能优势。F-35 凭借隐身、航电和机动性,能穿透敌方防空系统,执行纵深打击等高危任务,类似《壮志凌云:独行侠》中的空袭行动,为现代空战模式树立标杆。
他详述说,作为 “第五代” 战机代表,F-35 采用先进雷达波技术,降低被探测概率,提高战场生存和突防能力,被称为 “飞行计算机”。其搭载的智能软件系统可捕捉、分析和处理战场数据,通过数据链与其他作战平台共享协同,提升作战体系的态势感知和效能。
利文斯顿举例,以往执行对敌方重要目标打击任务需至少 16 架不同飞机配合,过程复杂成本高,如今 4 架 F-35 就能独立完成且无需护航,减少飞机出动数量、降低人员伤亡风险,作战成本大幅降低,为现代战争资源配置和效益提升提供新思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还将 F-35 定位为未来空战体系核心枢纽,可与无人机等无人作战平台协同,拓展其作战应用范围和战术价值。
话说回来,F-35 项目确实有着许多的严重弊病。例如,它是美国国防领域投资最大项目,每年研发、生产和维护费用约 120 亿美元,预计到 2080 年代总成本达 2 万亿美元,是史上最昂贵武器系统之一。然而,这一投入巨大的项目推进中连续不断的遭遇预算超支问题,表面原因包括技术复杂、研发周期长和不断升级改进,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洛马及其代表的既得利益者无时无刻的在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不把推进项目作为主要目的。结果就是实际花费远超预算,给美国国防预算带来重压。
同时,设备可靠性和软件稳定性问题也困扰着该项目,即便服役近十年,美军方测试报告仍指出其在设备可靠性和软件兼容性等方面存在问题,影响作战效能和任务安全性,引发军方高层和各界担忧反思。
因此,马斯克批评 F-35 项目是 “历史上最糟糕的军事性价比项目”,并非无的放矢。他指责其设计存在严重缺陷,是 “昂贵复杂、样样不精” 的平台,断言有人驾驶的 F-35 在现代战争中易被击落,执行任务效率低于无人机,他甚至调侃战斗机在吸引空军军官方面有 “优势”,无人机则 “逊色”,这一讽刺美军的言论引发网友关注讨论。
在欧洲,F-35 在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规划之中的角色日益复杂化。对许多欧洲国家而言,F-35 是北约集体防御关键支柱之一,原因是美国根本就没有给欧洲盟友选择的余地。如英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加入 F-35 项目后,订购 48 架 “B” 型 F-35,已交付约 35 架,每架约 9000 万英镑。英国推进该项目,不仅因 F-35 作战性能强,能提升皇家空军战斗力和威慑力,还因其在英国创造广泛经济和产业联动效应——代价是英国基本放弃了任何与 F-35 同代的战机的研发努力。表面上看,据估算F-35 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其供应链将为英国经济带来超 450 亿英镑贡献,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创造大量高技能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和国防协同发展,但这一切意味着大量英国资源被投入到了美国主导的军工项目之中,而不是英国自力更生的项目之中。
现在,部分欧洲国家对 F-35 项目存在质疑担忧。一些军事战略专家和国防工业人士指出,欧洲过度依赖进口 F-35,可能削弱自身国防工业自主创新和主权技术研发能力,长期会形成对美国技术依赖,在军事行动决策和战略实施中受美国制约,影响国防安全自主性和战略独立性。
英国等欧洲国家启动新一代国产战斗机研发计划,如英国 “暴风雨” 战斗机项目,也因为上述原因而举步维艰。
针对外界有关 F-35 项目使欧洲依赖美国的观点,利文斯顿坚决否认。他强调说 F-35 项目通过国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互补和成本分摊,为欧洲参与国带来利益。从军事作战看,到 2035 年欧洲国家预计将拥有 650 架 F-35,形成强大空中作战力量,通过统一技术标准和作战协同机制,各国飞行员可互驾 F-35 作战,提高北约在欧洲地区作战效能和应急响应能力,有效应对外部安全威胁。应当说,他这段话并非毫无道理,但我们都看到了,客观事实是美国通过这一番操作,将欧洲盟友的战斗机自主研制努力几乎全部“掐死”,将这些盟友更紧的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之上。
现在,马斯克加入了这一连串复杂争论的“战局”,究竟他和特朗普是否真的会对 F-35 项目开刀、拨乱反正,还是只想从中为自己捞取利益,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