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一林姓女子冒充林彪的“外甥女”,喝酒后被揭穿,后来呢

借古论今事 2025-04-24 11:44:26

【前言】

在林家大湾,村民们都知道林彪有两个姐妹。他的姐姐很早就离开了家乡,并且确实有一个女儿,名叫陈慕琳。而林彪的妹妹则一直留在本地,她的女儿大家也都熟悉,身份明确,不可能被冒充。

唯一可能是林彪外甥女陈慕琳从外地回来。陈慕琳在上世纪30年代离开后,就再也没回过林家大湾。这个自称是林彪外甥女的女子,年纪和陈慕琳差不多,所以大家都信以为真。

【林姓女子胆子呔大】

1969年4月,中共九大在北京召开。会上,林彪被确立为毛泽东的继任者。一位林姓女士在报上得知此事后,内心澎湃。她与林彪同姓,且家乡与林家大湾相距不远。

林女士在公司和同事间经常自称是林彪的外甥女,还提到林彪如何尊敬她父亲,甚至送过礼物。她的这些说法让同事信以为真,连上级都对她特别信任和优待。

为了巩固自己的谎言,她决定进一步利用林彪的名号。她意识到,单凭口头宣称是林彪的外甥女还不足以让人信服,必须掌握更多关于林彪家庭的细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人揭穿,让这个谎言更加可信。她认为林彪的身份能带来不少好处,因此不惜一切代价想要维持这个假象。

林女士对林家大湾的具体情况和林彪家族的历史了解不多,因此她决定回到故乡进行调查。她原本是黄冈县回龙山人,1950年代初期离开家乡前往四川工作。

11月,她从成都出发,乘车抵达重庆,随后乘船前往武汉。在船上,她多次向其他乘客声称自己是林彪的外甥女,这一举动迅速吸引了周围旅客的注意,甚至有人要求她签名留念。

当船抵达四川万县码头时,一位来自当地的部队参谋登上了船。巧合的是,这位军官与林姓女子坐在了相邻的位置。聊天过程中,林姓女子了解到他是特意前往林家大湾进行考察的,便主动介绍道:“我姓陈,是林副主席的外甥女。”

当这名军人得知眼前的女子是林彪的侄女时,不禁大为惊讶。他万万没想到,在前往林彪故乡的路上,竟然会碰到林彪的家人。他随即追问:"这么说,你母亲和林副主席是亲兄妹?"那位林姓女子毫不犹豫地答道:"没错,正是如此。"

她提到:“我舅舅性格随和,但很有主见,一旦发火,谁都不放在眼里,甚至毛主席也不怕,唯独对我妈妈心存敬畏。”

有人问她是否见过林副主席,她自信满满地回答:“我经常去我舅舅家,虽然我舅妈不太待见林家的亲戚,但对我却是个例外。每次见到我,她都会拉着我的手,关切地询问各种事情。”

那位陪同的士兵觉得,林女士虽然言辞有些夸张,但她的身份应该没问题。为了打消士兵的疑虑,林女士进一步解释道:“你在门口等着,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放我出来。他们不敢把我关在里面。等我出来后,咱们一起去林家大湾。”

这位士兵同意了,他拿起那位女士的包裹,在港口的候船大厅等候她的到来。

林某假冒林彪侄女的身份,表现得十分自信。面对警方的询问,她应对自如,毫无破绽,让人难以察觉她的真实身份。

林女士有个表弟在武钢上班,情急之中,她拉来表弟当证明人。

【林姓女子在林家大湾虚荣心得到满足】

林女士从警局出来后,径直走向在候船室等待的军人,带着一副得意的神情说道:“我早就说过他们不敢扣留我,毕竟我是林副主席的外甥女,他们哪有那个胆子?”军人听后微微一笑,简单回应道:“平安出来就好。”

抵达目的地后,林姓女子由中共黄冈县委驻林家大湾工作组的负责人漆应华接待。漆应华得知上级已通过电话通知,且有省里派来的专车护送,加上有军人随行,因此他确信这位女子是林彪的外甥女。

林女士对漆应华感慨道:“离开家乡这么久,心里一直惦记着,特别想亲眼看看舅舅的老房子现在是什么样子。多亏了湖北省革命委员会的支持,今天总算实现了这个愿望。”说到这里,她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随后,漆应华等人与林姓女子共进午餐,接着由管理处人员引领她参观。在林彪故居,她四处打量,不时指点,刻意表现出对林家历史了如指掌。在织布机前,她对解说员说道:“小时候,我经常在这织布机旁边玩捉迷藏,还帮外婆捡过梭子。”

讲解员听完她的话,心里一阵触动,马上伸手扶住她的手臂,热情地建议道:“这织布机可是个稀罕物件,咱们不如在这儿拍张照片留个纪念。”这段对话展现了讲解员对织布机的重视以及对游客的关心,通过拍照留念的方式,既体现了对历史文物的珍视,又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互动。

林女士爽快地答应了请求,随后自然地与导游一起拍了张合照。

在参观八斗湾浚新小学旧址时,林女士先浏览了简介,随后认真听了讲解员的介绍。突然,她兴致来了,即兴表演了一段。她对讲解员说:“我妈给我讲过舅舅给老师提建议的事。那天,老师教他读课文,他突然站起来,要求老师别光念书,得把课文内容讲清楚。不然,学生虽然认了字,会读了,却不知道文章在讲什么。”

林女士的叙述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聆听。

林家大湾的居民得知林彪的“外甥女”到访后,热情地邀请她拍照留念,并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款待。村民们还赠送了当地的特产作为礼物。

林女士从未体验过如此显赫的地位。她意识到,借助林彪的名号,办起事来格外顺利。今后无论身处何地,她决定都要以这块招牌开路。

最近这段时间,那辆小轿车一直归她使用。在那个年代,轿车可是稀罕物,能坐轿车的要么是重要官员,要么是有特殊身份的人。有了这辆车,大家对她的信任度明显提升了。

那个司机也挺有意思。有一回,林姓女士假装客气地对他说:“我回来好几天了,一直用单位的车,实在不好意思。省里的车本来就少,我不能一直占着,你先回去吧。”

司机表示:“我以前没机会为林副主席的家属服务,这次能为你驾车,还特意来到林家大湾,真是倍感荣耀。领导也特别交代,你在黄冈这段时间,车就留在这儿,不用开回去。”这番话让那位林姓女士忍俊不禁,开怀大笑。

【林姓女子的身份被揭穿】

在林彪故居管理处的安排下,一位林姓女子暂住几日。随后,她提出希望与黄冈县委的领导见面。漆应华考虑到,作为林彪的"外甥女",这位女士难得来访,提出这样的请求在情理之中。因此,他立即安排人员联系县委和县革委会,促成双方会面。

邱国柱,作为县革委会的副手,在接到一通电话后,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打算亲自前往林家大湾一趟,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某人接到黄州县城,让她在那儿待上几天。这个决定,虽然简单,却透露出他对这件事的重视。

当林女士遇到邱国柱时,她表现得非常镇定,毫不紧张,继续讲述林彪对她母亲的敬重以及她母亲对林彪的关爱。虽然她的言辞偶尔显得有些过火,但在场的人还是选择相信她的话。

邱国柱在林家大湾和她共进晚餐后,便带她前往黄州,并亲自安排她在县招待所住下。同行的军人也抵达了黄州。

那天晚上,邱国柱特意安排了一场接风宴,邀请了革命前辈漆大爷和林二姐一同出席。此外,县人民武装部的负责人崔玉光也受邀参加了这次聚会。

聚会刚开始时,林女士表现得很平静。然而,在漆大爷向她敬了两杯酒后,她的举止开始失控,言语也变得异常活跃。在一番滔滔不绝的发言后,她突然严肃地说道:“你们必须确保这个地方得到妥善发展。如果做不到,我舅舅会采取严厉措施,包括取消你们的党员资格和职位。”

崔玉光在宴会上察觉到异常,便向邱国柱、同行军人和司机询问了具体情况。宴会结束后,他私下对邱国柱表示:“这个女的肯定不是林副主席的外甥女,要么是骗子,要么精神有问题。为了避免她到处行骗,造成不良影响,我建议把她送到林家大湾,让民兵看管,然后审问她,搞清楚她的真实身份和行骗动机。”

邱国柱认可了这一提议。

林姓女子随后被押送至林彪的家乡,并受到全天候严密监视。经过审问,她被迫撰写了一份供述文件。

我老家就在林家大湾那一带,看着林彪的名气越来越大,受到大家的敬重和喜爱,我也觉得挺有面子的。我离开家乡已经很多年了,几十年都没回去过,心里特别惦记那块孕育了共和国元帅的土地。

由于患有轻度精神分裂症,加上返乡资金短缺,我采取了冒充他人的方式。出乎意料的是,这一举动不仅顺利解决了回乡问题,还让我获得了意外的便利和荣誉。虽然目的达成了,但我也意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我深感愧疚,向家乡的乡亲们以及林副主席及其家人致歉。无论组织给予何种处分,我都坦然接受。我计划立即返回,一方面是为了调整状态,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通过向四川民众讲述林家大湾和林副主席家族的革命历程来弥补我的过失。

我稍微了解一些关于林副主席姐姐和侄女的事情。在假装是林彪亲戚这件事上,我费了不少心思。要是说自己是林彪的侄女,很容易露馅,因为他的侄女在湖北,林家大湾的人都认识她,根本没法冒充。

林彪的侄女从小就随母亲移居海外。这一事实反映出林彪在当时社会中的威望极高,公众对他极为敬仰。他的个人魅力和领导能力在民众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其成为那个时代备受尊重的政治人物。林彪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树立了典范,他的影响力不仅限于政治领域,还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成为众人追随的楷模。

当时负责林家大湾工作组的漆应华回忆这段经历时,半开玩笑地说,那位林姓女子的骗局其实并不高明,放在今天肯定很快就会被揭穿。但在那个年代,情况完全不同。林彪的声望如日中天,大家对他几乎到了盲目崇拜的地步。所以当这位女子自称是林彪的外甥女,还坐着轿车,有军人随行,根本没人会去质疑她的身份真假。

关于如何处理林女士的问题,漆应华表示,鉴于她的身体状况,我们决定不再深究。我们只是将她假扮林彪外甥女的事情通知了她的工作单位。在此之前,林女士在市内的一家烟草专卖店工作,后来回到了家乡。

经过这次风波,漆应华和林彪故居的管理团队变得更加小心了。他们从这次事件中吸取了教训,做事更加细致周到。现在,他们处理事务时都会更加慎重,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日常管理上,也反映在对外接待和内部协调等各个方面。总的来说,这次经历让他们在管理水平和风险意识上都有了明显提升。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