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云南的茶叶,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普洱、临沧、西双版纳这些著名的茶产地。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文山州同样蕴藏着栽培型古茶山,它们分别坐落于麻栗坡县和西畴县。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麻栗坡老山的古树茶在2023年荣幸地入选了“国礼目录”。
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何偏偏是老山古树茶能获此殊荣?
毕竟,麻栗坡并不属于普洱茶的四大传统茶区,老山也未列入普洱茶的六大名山之列。
但正是这份独特,让众人的目光一时间纷纷聚焦于文山州麻栗坡县,老山古树茶也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赞誉。

一、地理位置
麻栗坡地处云南省东南部,隶属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麻栗坡县猛硐乡,毗邻越南边境。
猛硐瑶族乡的茶坪山古树茶园是麻栗坡县规模最大、连片面积最广的古树茶园,园区占地2000余亩,拥有百年以上古树近10000棵,其中树龄多集中在200年至500年之间。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主要地貌为山地和丘陵。高海拔导致昼夜温差显著,这一特点延缓了茶树的生长速度,同时促进了茶叶内含物质的积累。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维持在15—18℃之间,年降水量在1200—15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约为80%,春季雨水与阳光的分布较为均衡。
土壤主要由红壤和黄壤构成,pH值介于5.5至6.5之间(呈微酸性),富含有机质及矿物质(如钾、镁等),赋予茶叶独特的“山野气韵”。
此外,麻栗坡的植被覆盖率超过70%,原始森林与茶园交错分布,构建了天然的生态屏障,有效减少了病虫害的侵袭。




麻栗坡




二、人文历史
据史料记载,“1729年(清雍正七年),普洱茶荣膺“贡茶国礼”殊荣。当年八月初六,云南巡抚沈廷正向朝廷呈上珍贵的普洱茶叶,包含:大普茶二箱,中普茶二箱,小普茶二箱……”
从以上文字可得知,麻栗坡在明朝时期就有茶树种植,跟其他地区一样,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和原产地之一。
也是古代茶马古道通往越南、东南亚的重要驿站,茶叶曾是边疆与内地,中国与邻国贸易的核心商品,承载着“以茶易马、文明互鉴”的历史记忆。
麻栗坡县居住着瑶族、苗族、壮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与茶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形成了独特且丰富的茶文化。
瑶族在重要节庆如盘王节,将茶作为敬献祖先与神灵的珍贵祭品,日常也以茶热情款待贵客;
苗族擅长制作特色茶饮,在传统婚礼中,茶叶礼盒是男方提亲必不可少之物;
壮族民间流传诸多与茶相关的传说故事,采茶歌更是为采茶劳作增添别样氛围。




同时,麻栗坡还拥有自卫反击战的烈士陵园。在1981年和1984年的两次收复战役中,共涉及四个山头。
除了法卡山位于广西凭祥市外,其余的扣林山、老山和者阴山均属于麻栗坡县。
每逢清明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解放军、工人、农民、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及学生等各界人士纷纷前来悼念烈士英灵,以此让后代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正是这样的老山,一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宝地。在外交部的推荐下,它被纳入“国礼目录”,并赢得了驻华使节们的一致好评。
目前,麻栗坡县的茶叶生产、加工及销售企业星罗棋布,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

三、古树品鉴
麻栗坡老山的古树茶鲜叶以其高香高鲜的独特品质,非常适合制作高品质的普洱生茶。
茶叶外观通常呈现出叶片肥厚、色泽黑褐的特点。茶叶大小较为均匀,充分彰显了优质的原料基础和精湛的制作工艺。
香气别具一格,既蕴含干茶的馥郁,又弥漫于冲泡后的杯中,香氛高扬且持久,带有明显的清新气息,同时伴有幽幽的花香或果香。



汤色呈现出清澈的橙黄或金黄色,入口时,茶汤给人的初始感受是清爽且回甘。
经过几泡之后,茶汤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等成分逐渐释放出其独特风味,生津与回甘的效果尤为显著。
苦涩味轻微,并能迅速转化为甜味,整体口感温和宜人。
麻栗坡老山古树茶适合存茶,陈化效果不错,同时能作为“国礼茶”赠送给外宾,茶叶品质自然是错不了的,至于好不好喝,还得大家亲身体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