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忿忿离美,欧洲夹道欢迎,但美乌协议真的要吹了么?

商业小聪明 2025-03-05 05:58:38

近日,泽连斯基在白宫的一番遭遇可以说是引发了轩然大波,最终泽连斯基只能草草离开白宫,留下一地鸡毛,从表面上看,美乌的谈判可以说是吹了,不过其间特朗普有一句话很对,那就是泽连斯基和乌克兰确实没牌打了,这种情况下,接受和谈,得到美国的一定庇护确实是一个选择,不过鉴于泽连斯基受辱之后放话不可能还美国一分钱的表态,乌克兰真的还会和美国“和好”么?

一场政治戏

泽连斯基这次的白宫之旅不顺利应该是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的,一方面是特朗普上任以来在俄乌问题上的一些动作和表态。

另一方面则是让乌克兰这边在特朗普时代要饭要的好看一点。

这次白宫吵架看似两边吵翻了,实则是双方为协议签署争取筹码的政治表演。

泽连斯基需要向国内民众证明争取国家利益"的姿态,而美国则要向选民展示强硬谈判手腕。这种戏剧化冲突在国际谈判中并不罕见。

2015年伊朗核协议谈判期间,美伊代表也曾多次上演摔门离场,最终仍达成协议。

民众舆论必须得管,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并且欧洲国家的介入也是这场戏重要的一幕。

英国首相斯塔默组织伦敦峰会,法德等国公开施压乌克兰缓和对美关系,本质上是在扮演协议担保人角色。

正如北约秘书长吕特两次致电泽连斯基劝说,欧洲试图通过集体背书降低协议的政治风险。

这种安排既维护了乌克兰的体面,又给美国提供了间接担保,换言之,特朗普政府有个万斯党恶人就可以了。

若乌克兰未来无法履行协议义务,欧洲将成为连带责任方。

协议核心,也就是钱更是暗藏玄机。

乌克兰未来50%的资源,看起来当然相当多,但那得后面勘探到,然后挖出来,卖出去。

就现在乌克兰的工业能力和其矿产资源方面并没有太多优势的处境而言,这笔钱可以说是一个空头支票。

但是也还是可以让两边都在舆论上给个甜头。

届时在华尔街的干涉下,即便乌克兰实际开采能力不足,金融衍生品市场早已完成价值兑现。

并且基金章程允许依据实际贡献划分控制权,这意味着当乌克兰无法按时注资时,美国可要求欧洲盟友补足份额。

波兰总统杜达的公开喊话已透露出端倪——东欧国家为防范俄罗斯威胁,不得不接受这种变相保护费缴纳方式。

在没有牌可打的情况下,泽连斯基空手套美国的赌局似乎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

还能签么?

这次特朗普当然也有演戏的成分在,特别是万斯如此咄咄逼人,不过里面的小心思也不少。

特朗普政府的操作显露全新战略思维,那就是不再追求全面压制中俄,转而收割盟友充实自身实力。

暂停对乌军援的威胁,实为迫使欧洲提高防务开支的连环计。

养寇自重,中外历史上都是屡见不鲜。

如今利用俄罗斯压力收割欧洲也是明摆着的。

而矿产协议本质是地缘经济武器。

控制乌克兰1900万吨石墨储量(占全球20%)和欧洲1/3锂矿资源后,美国在新能源赛道获得战略支点。

这种资源布局与《2025-2030全球矿产市场报告》预测完全契合,即大国竞争焦点转向绿色矿产资源。

在西方重构资源供应链的背景下,中国需警惕两种风险。

一是美欧可能联合推高稀土价格,冲击我国新能源产业;

二是资源民族主义抬头威胁海外矿业投资。

但危机中蕴含机遇,乌克兰事件暴露出欧洲在资源安全领域的脆弱性,这为我国推进中欧矿产合作提供战略窗口。

更关键的考验在台海方向。

美国暂停对乌军援显示其战略资源重新调配意图,不排除在台海制造可控危机转移注意力。

但中国已建立完备的稀土全产业链,2024年稀土永磁材料产量占全球92%,这种战略优势可转化为外交杠杆。

而如果美乌协议最终签署落地,无疑将加速国际秩序分化。

美国通过资源换安全模式打造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欧洲被迫接受有限主权国家地位,俄罗斯则获得事实上的势力范围认可。

这种三极格局不同于冷战对峙,呈现出动态博弈特征。

美国控制金融定价权,中国掌握制造能力,俄罗斯把控能源通道,形成相互制衡的战略三角。

在这场百年变局中,中国的破局之道在于:加快构建矿产资源命运共同体,通过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机制,帮助资源国摆脱资源诅咒。

同时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削弱美元在矿产交易中的霸权地位。

正如乌克兰事件揭示的,只有掌握资源定价权和规则制定权,才能真正保障发展安全。

泽连斯基和特朗普都懂,只不过他们要做的,是把这个事情做漂亮了。

毕竟,谁也不想背个卖国的骂名。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信息来源:

《多国领导人伦敦峰会宣布支持乌克兰四个步骤》澎湃新闻

《美国务卿:乌克兰准备好实现和平时将恢复与其谈判 俄罗斯或参与》环球网

1 阅读:5

商业小聪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