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心童患上了躁郁症。
苦苦挣扎一段时间后,她还是决定跟边亮离婚。从婚姻这摊烂泥里挣脱出来,放过自己,也放过边亮。
这是付心童的选择。
提到离婚,实际两个人都很痛苦。
他们去民政局办完手续,边亮回家收拾好行李离家那场戏,让人越看越动容。
中年夫妻,不说对彼此的爱意还有多少,就冲这十几年相濡以沫的情分,也不是说割舍就能完全割舍的。
隔着一扇门,一个在猫眼里无声挽留,一个在门外的电梯口沉默痛哭。
寥寥几个镜头,就把边亮与付心童面对这段充满问题的婚姻,面对充满问题的彼此,他们竭尽全力修补,却又无能为力地结束表现得淋漓尽致。
很多人看离婚这场戏,都把矛盾的焦点放在了付心童身上。
固执地认为,如果不是付心童那么矫情,那么偏执,是不是她与边亮的婚姻就不会结束?
毕竟边亮这样的,能在妻子生病以后,还无微不至地照顾,还不厌其烦地承受她一次又一次歇斯底里的情绪失控。
作为丈夫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让人挑不出任何的毛病了。
但面对让人挑不出毛病的边亮,付心童却偏偏还是选择了离婚。
更耐人寻味的是,付心童不仅在俩人的关系上选择了割离,就连生活,也选择了彻底的分割。
离婚证,领了。边亮,也离开了。做到这些还不够,最后付心童干脆把保留俩人记忆的大房子售卖了。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付心童都恨不得把边亮从自己的世界里抹除得干干净净。
付心童到底有多憎恨边亮,才会做得如此不留情面?这看似令人费解的背后,实际隐藏的,都是付心童无力挣脱痛苦的“断舍离”。
付心童恨的是边亮吗?
不,她恨的是婚姻。
同样的,付心童真正剔除的是边亮吗?并不是。她真正想要抹掉的,是痛苦婚姻留给她的痕迹。只不过这个痕迹,首当其冲的就是边亮。
付心童对边亮,没有恨,只有无力。这种无力,更确切地说,是不知怎么面对,更不知如何去抉择。
而付心童对边亮的无力感,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边亮的“挑不出毛病”。
02:看了余光和赵显,或许就能体会到边亮让人的无力之处在一段感情里,或是一段婚姻里,一个女人的选择,很大一部分都取决于男人的态度与行为。
整部剧里,导演和编剧着重刻画的男性角色就三个,一个是男主边亮,一个是余光,另一个就是赵显。
而与这三个男性角色产生纠葛的,又有三个女性角色,一个是女主付心童,一个是李漫,另一个是冬晓。
边亮与付心童我们放一边。
先来说余光和李漫。
李漫嫁给余光,是初婚。
而余光娶李漫,却是二婚,还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女儿余中中。
李漫家境一般,小时候的她,因为家庭原因,一直生活在被债主追债的生活阴影里。
可以这么说,物质上的安全感是李漫一直缺的。
而余光,他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妈宝男”。从小到大,唯一做的一件反抗事情,就是娶李漫。
李漫嫁给余光,看似风光,实际却处处不如意。想生孩子,余光不同意,美其名曰怕影响女儿余中中。
想插手余光的事业,婆婆又不同意。
话里话外,都给她贴上了一个“捞女”的大标签。生怕余光的钱,都进了李漫的口袋里。
余光对李漫,除了不让她生孩子,不给她在余家撑腰。其余的,可谓是百依百顺,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所以,面对这样的余光,面对这样的婚姻,李漫一直很清醒地为自己筹划,那就是牢牢地把经济攥在手里。
一有机会,就问余光要股权。
面对余光唯一的女儿,李漫也是用尽心思与她相处。
知道自己在这段婚姻里该抓什么,更知道自己该拿什么样的面目,去与余光相处,这是李漫在婚姻里的清醒。
如果说余光是缺点很明显,优点也很明显的男人。那么赵显,以及他背后的赵家,就只剩缺点了。
赵显和冬晓婚礼在即,却借着出差的由头,公然劈腿。赵家在给冬晓签婚前协议,执意保留子女一项。
说是赵家的传统不能改,实则是为赵显可能有的私生子铺路。
赵显和他背后的赵家,他们的坏,是彻彻底底的。
所以,哪怕冬晓前一秒还和赵显甜蜜不已,后一秒却能在认清他的真实面孔后,果断分手,绝不拖泥带水。
对比余光和赵显,边亮的人设,就过于完美了。
妻子付心童全职在家,他一个人挑起了养家的重任。凭一己之力,让一家人住上了大房子。
在外面任劳任怨,努力拼搏。为了升职改善家人生活,他加班到深夜是常有的事情。
所有的苦,所有的累,边亮都自己承受。对一直默默为家庭付出的妻子,他也做到了难得的尊重与体贴。
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一向不喜欢自己的岳母,边亮不仅毫无怨言地支付着她高昂的疗养院费用。
还在岳母患病后,在对方的强烈要求下,将自己买的大房子,过户到了付心童的名下。
而对儿子边小方,边亮也没有做甩手掌柜。在边小方执意读职高,准备走厨师道路时。
边亮也愿意腾出时间,费尽心思,用最正确的方式把孩子从错误的认知上,及时地引导回来。
在付心童患病后,边亮作为男人的担当,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陪妻子看病。边亮这个曾在职场里翻云覆雨的销售奇才,把这些琐事都做得无微不至,也无怨无悔。
男人做到这份上,让人挑不出任何的毛病。但边亮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他这种好,才让付心童倍感无力。
03:挑不出毛病,对患病的付心童来说是最大的毛病付心童为什么会患上躁郁症?
很多人会觉得困惑。
但如果重看以前的剧情,就会觉得一切皆有迹可循。
从前的付心童,不仅要照顾一家老小,还要负责家庭所有的大小事情,以及家庭开支。
一家老小,又是怎样的?
儿子儿子不省心,让他认真读书,却一直闹着当厨师。
而作为孩子的爷爷,边疆不仅没督促小方读书,还要拉着他一块熬夜打游戏。
边亮要给边疆请保姆,边疆却要把保姆赶走。这父子中间一来一回的开解与调停工作,都是付心童做的。
边亮执意让儿子边小方出国,边小方执意不出国。这俩人的调停工作,还是付心童做的。
一边是家里从上到下的不省心,一边又是母亲那边的危机灌输,那时候的付心童,可谓是身心俱疲。
除了身心俱疲,她还承受了来自边亮那边难以想象的压力。
边亮当初为了面子,执意要买大房子。但负责家庭开支的付心童,每个月都在为高额的房贷焦虑不已。
后面又因为小方出国的事情被骗一百万,无疑加剧了付心童的焦虑,以及埋下了对自我的怀疑种子。
紧接着,又是小方中考失利,边亮的辞职,以及母亲的自杀,这一个接一个的打击,都让付心童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
当初为了家庭,舍弃了事业。
可到最后,儿子儿子没有教育好,母亲母亲也没有照顾好,丈夫更是接二连三地作出令自己失望的事情,这才是付心童自我怀疑的根源。
边亮看似很完美,让人挑不出丝毫的毛病,但只有付心童才知道,他对自己的忽视,才是最致命的。
边亮没有想过,付心童为什么会患病。更没有设身处地考虑过,患病的付心童,真正需要的又是什么。
在付心童患病后,她一直在试图告诉边亮,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但边亮,却一直选择忽视。
想当然地用自己以为对的方式,对待付心童。结果到最后,好意就成一出闹剧,而这个闹剧还要付心童哭着收拾,这是令人最绝望的。
边亮以为自己对付心童的好,实际却是一种伤害,这种伤害,是实实在在的。
而对患病的付心童来说,边亮对自己越好,越围着自己转,她就会越觉得,自己生病。就是一种错,连累了所有人。
更会让付心童陷入愧疚,一种自己的病,没有立即好起来的愧疚。而每一次对边亮发脾气,又会加重付心童的愧疚。
付心童一边为边亮的付出感动不已,一边又为他过于密集的好而倍感压力。
她就像是一个不断被拉扯的玩偶,往哪一边靠都痛苦不已,这才是付心童选择离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