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与袁世凯谈退位条件时,几乎全部答应,唯独此事宁死不从

阿迪观察员 2025-01-02 13:32:00

1911年,随着隆裕太后的一声“大清皇帝退位!”,宣告满清十三皇朝结束。

通过观察历史能够发现,历朝历代皇室的遗老遗少,在下一任政权接替后通常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但满清皇室却是个例外。

民国政府与清皇室就曾签订了过一份《清室优待条件》的条约,其中写明了民国政府不仅不会不利于清朝遗老遗少,反而给予他们很多好处,让他们居住在紫禁城当中继续进行着自己的“小朝廷”。

而满清皇室能落到这么多好处,离不开隆裕太后,并且在当时袁世凯在和其谈论清帝退位条件的时候,有一个条件隆裕太后一步也不肯退让,最终被写入到了《清室优待条件》中。

这个条件是什么?隆裕太后又为何如此坚持?

权力的交接

1908年掌控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寿终正寝,而当时的皇帝溥仪才仅仅三岁,清政府面对当前内忧外患的局面,只能让溥仪的父亲,同时也是上一任皇帝光绪的兄弟,载沣成为摄政王,来操控政坛。

载沣在之前就对慈禧专权很不满意,认为就是慈禧这个不懂朝政的女人家将大清搞得一团糟。所以载沣在掌握大权后,罢免了慈禧在世时像张之洞、袁世凯这样的亲信。

重新组建了一套自己的朝政班子。

除此之外载沣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没收光绪帝的皇后,隆裕太后手上的权力,就是怕隆裕成为第二个慈禧,祸国殃民。

既然如此,隆裕在后来又是为何能掌握朝政的呢?

载沣虽然重新组建了一套自己的班底,但是真正掌权了之后他才发现,这其中的水实在太深。在罢免了一系列汉臣后,反而是将更多的选择和职位交给了满人。

其中就包括了像奕劻这样的皇室老人,在很多改革措施的问题上,以奕劻为代表的这些老人都成了载沣的拦路虎。

原因就在于这些清朝老人们对于载沣这个小娃娃从一开始就不信任,再加上载沣和慈禧的那帮勋贵之间有着难以调和的根本性矛盾,这就导致这个时候清政府内部各有各的想法,不团结。

一件改革的事情从提出到落实,因为各方阻力的原因,可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实施。

另一方面,全国各地的革命党纷纷揭竿而起,多省已经难以控制。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内部让载沣下台,袁世凯复出把持朝政的声音越来越大。

载沣此时也知道自己面对这个烂摊子已经无力回天,但袁世凯也有脾气,自己是被载沣给赶出朝廷的,现在又想让自己回来也没那么容易。

载沣无奈之下就想到了隆裕太后,早年袁世凯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因此隆裕和袁世凯的交情也不错,所以便想让隆裕太后出马。

但似乎袁世凯已经看出来了,全国各地越来越多抗清的声音,清王朝的气数已尽,即便是隆裕太后出马,袁世凯也没有给这个面子。

在载沣被免去摄政王的职位后,把持朝政的职位自然而然的落到了上一任皇帝的皇后,隆裕的身上。

这也是隆裕为何在清朝即将灭亡前夕,还能坐到这个位置上。

宁死不从的条件

实际上隆裕这个人对处理朝政没有没有什么兴趣,并且此时的袁世凯已经在和南方的革命党接触,清政府已然成了袁世凯与革命党用来交易的筹码。

对于隆裕来说,现在她根本没有控制袁世凯以及镇压南方革命党的能力,无奈之下,只能将袁世凯传来宫中,和其议谈,看看能不能从袁世凯这里找到一丝突破口。

但是袁世凯此时早就和大清不是一条心了,是不管清政府的人怎么说,都无法将其说服。

袁世凯已经把话给挑明了,大清到现在已经走投无路了,此时南方的诸多省份早已纷纷宣布独立,如果清政府还要一意孤行和革命党对抗,那么包括隆裕太后在内的这些满清皇室的下场恐怕就会和历朝历代的遗老遗少下场一样凄惨。

袁世凯在言语之间已经对隆裕暗示的已经很明显了,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清帝主动选择退位。

袁世凯这个人也相当精明,之所以会费尽力气说服清政府主动退位,就是因为孙中山早在之前就承诺了如果成功的话,就让袁世凯做中华民国的大总统。

正因如此,在1911年12月29日的时候,南北双方在商量起了关于清帝退位后,民国政府对清皇室的优待条件。

其中最重要的四条如下:

一、以待外国君主之礼待之;二、退居颐和园;三、优给岁俸数目,由国会定之;四、陵寝及宗庙,听其奉祀。"

一二四条对于民国政府来说都好办,唯独在这第三条的问题上,袁世凯和隆裕太后起了争执。

袁世凯一开始表示民国政府每年给清皇室300万银元用于他们的开销,可隆裕太后却一口咬死必须一年400万银元,一分钱都不能少。

当时的清政府签下那么多不平等条约,国库里的钱基本全都赔给列强了,所剩无几。就算民国继承了清政府的国库,在短时间内还是无法摆脱国家积弱的现实。

所以一年400万养着这名大一帮对国家没什么用的人,实属说不过去。

在金额上袁世凯和隆裕太后商议过很多次,但都没有什么用。

而隆裕太后之所以会狮子大开口要这么多,也是因为这些钱不仅要维持宫中太监丫鬟等闲杂人等的工资,还要用于皇室每年的奉祀。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需要这些钱来分发给爱新觉罗各个皇室,避免皇室内部产生激烈矛盾,从而分崩离析。

眼看隆裕太后如此坚持,民国政府无奈只好同意了400万两白银的要求。民国成立后清朝皇室又在紫禁城度过了13年的时间。

直到1924年,冯玉祥来到北京,将包括溥仪在内的一众满清皇室赶出紫禁城并宣布废除《清室优待条件》,满清到此才彻底的划上了句号。

0 阅读:19

阿迪观察员

简介:新视角,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