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抛出最高80亿的回购方案后,宁德时代迅速完成首次回购。
宁德时代近日公告,公司于2025年4月25日首次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107.53万股,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0.0244%,成交总金额为2.55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此时,距离回购方案正式披露仅过去了20天。

01 80亿利好火速推进
宁德时代此次回购付诸实施可谓十分迅速。
据了解,宁德时代是在4月7日正式披露了这次的回购方案。在这次的计划中,宁德时代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回购金额不低于40亿元且不超过80亿元;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自筹资金,回购期限为12个月内。
宁德时代表示,本次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将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有利于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方案中最受关注的便是宁德时代回购价格问题。
方案中,宁德时代的回购价格上限不超392.32元/股,较当日215.22元/股的收盘价溢价超80%。哪怕与4月27日236.60元/股的价格相比,仍旧高出百元以上。
回过头来看回购计划提出的背景。在回购方案披露的不久前,发生了两件事——宁德时代2024年营收下滑和美国关税政策落地。
3月14日,宁德时代披露了2024年年报,不及市场预期。
年报显示,宁德时代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620亿元,同比下滑9.70%。这是自2018年上市以来,宁德时代的营收首次出现下滑,质疑之声不断蔓延。
分析普遍认为,营收下滑是宁德时代深陷市场竞争加剧、产能过剩等旋涡的表现,意味着行业高速增长的红利期已过。这一情况下,未来行业走向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宁德时代可能面对市场份额被侵蚀的风险。
4月2日,美国表示将在对等关税行动中对中国额外征收34%的关税。
这一消息对全球资本市场造成了剧烈冲击。据彭博社统计,4月3日至8日期间,全球股市市值缩水了10万亿美元,损失惨重。
而为了避免负面情绪蔓延,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民营上市公司与央/国企、券商纷纷回购增持,合力稳住了资本市场。
面对美国关税危机,宁德时代表示,美国业务占公司出货比重较小,关税政策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且公司正在与客户积极协商解决方案。即便如此,在测算对等关税对宁德时代影响时,摩根大通仍将宁德时代今年净利润预期从670亿元下调至600亿元。
在此背景下,的宁德时代宣布高价回购,不仅表明了其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还有助于优化资本结构,提升每股收益,进一步巩固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02 837亿营收稳定信心
2024年业绩发布后,新一年里,宁德时代营收能否重回正增长,成为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
宁德时代没有辜负投资者的信任。
2025年一季度,宁德时代实现营收847.05亿元,同比增长6.18%;归母净利润139.63亿元,同比增长32.8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328.68亿元,同比增长15.91%;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达2863亿元。
这得益于宁德时代在技术、市场、资本等多维度的持续突破。
技术上,筑高“护城河”。
宁德时代不断布局钠电池、固态电池等前沿电池技术,不仅一口气发布了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钠新电池和骁遥双核电池,还展出了集成于新型储能系统“天恒”的587Ah大容量电芯。
市场上,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储能电池的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接近20%,由此计算,其报告期内储能电池销量增加到了24GWh。
此外,宁德时代还在换电领域持续发力,并与蔚来、中石化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年计划建设1000个换电站,打造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乘用车换电服务网络。
资本上,港股成为新目标。
3月,宁德时代发布重大公告,正式启动赴港二次上市进程。根据公告披露,公司已于3月25日正式取得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本次拟发行的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数量不超过2.2亿股,旨在进一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高综合竞争力。
从宁德时代的布局可看出,其未来绝不能满足于只做一家电池生产商。这一连串动作的背后,隐藏着宁德时代从电池制造向能源服务转型的雄心。
它正通过换电网络建设和电池资产管理,构建一个覆盖全面、高效协同的能源服务网络,完成从“卖电池”到“卖服务”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