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神龙政变,武则天也会还政李唐,那么神龙政变岂不是多此一举

寻根拜祖 2024-01-30 21:24:23

神龙政变后的某一天,李显去上阳宫探视武则天,看到的却是面容憔悴的母亲。见到儿子武则天哭了:“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

老娘将你从房陵接回来,就是要把天下传给你,你却听任张柬之等五贼发动兵变,把老娘害得这么惨。

面对责难,李显羞愧难当,他悲切流泪,跪在地上不停地向母亲谢罪。

事实上,武则天此言并非表演,早在七年前的圣历元年(698年),她就将李显接回并立为太子,让持续了八年之久的“李武之争”落下了帷幕。

为了消弭后遗症,武则天还费尽心思,让李家和武家大面积通婚,又让两家人对天起誓,从此抛弃旧怨相互友爱。

这些举动很清晰地表明了武则天的立场:我百年之后皇位回归李家,李家要善待武家。

此后虽然发生了李重润、永泰公主、武延基因诽谤罪遇害事件,但都没有影响到李显的太子之位。按照常理,李显最聪明的做法就是静等武则天过世,然后顺顺当当地接班。

如此看来,发动“神龙政变”就是一个最愚蠢的行为,一旦失手,那就是滔天大祸,武则天很可能因此一怒之下将皇位传给武家,李唐复国无望。最好的结果无非就是提前接班,武则天已经是81岁的高龄老人,李显有必要这么迫不及待吗?

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抢一个本来就已经预定好的皇位,李显脑残了?他为何要听从张柬之的安排呢?

按照史书的解释,这期间出了个差头,导致皇位有可能被人篡夺,李显如果不及时下手,所有的努力都将泡汤了。图谋夺取皇位的人正是武则天的一对小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

武则天生命的最后三年健康不佳,只能长期卧床,大臣们见不到她,所有的政令都由张家兄弟代为处置。而张家兄弟担心武则天驾崩后,自己会遭到李显的清算,于是便产生了不臣之心。

但这俩玩意儿办事不密,行动还没开始,宫外就传得纷纷扬扬,甚至有人在交通要道张贴传单宣扬这件事。

大臣们心惊肉跳,好容易看到李唐复国的希望,又横空杀出来二张,真是多灾多难呐。于是以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敬晖为首,发动了“神龙政变”,他们诛杀了二张,逼武则天立刻逊位于李显。

从逻辑上讲,这个理由似乎很通顺,不过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漏洞百出。

首先,武则天长期卧病就不是事实,她虽然一度病得很重,但在前一年就病愈了,在神龙元年前她还多次接见大臣,亲自处理了一些重大事项,不存在“政由二张出”的情况。

其次,武则天身边最核心的秘书班子除了二张外,还有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她们与二张关系不睦,二张根本做不到随心所欲。事实上,如果没有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做内应,张柬之不可能成功。

再其次,李显能够复立太子,跟二张的背后运作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这哥俩其实是李显的恩人。张家兄弟即便再愚蠢也不会有篡位的想法,事实上,我们也找不到二张作乱的具体事迹。

所以,所谓张易之、张昌宗谋反之说根本不可信,那仅是张柬之等人的借口。那么,张柬之究竟为何非要多此一举发动“神龙政变”呢?他又是如何说服李显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站在张柬之等人的立场向前看,才能洞穿他们的真实意图。

假如李显“和平即位”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其结果一定是张易之、张昌宗、武三思等人作为李唐复国的最大功臣而占据朝堂的核心地位,而这个结局显然是“相王党”无法接受的。

我说到核心的内容了,没错,后武则天时代的一个关键性人物登场了,他就是相王李旦。

李旦是李显的弟弟,太平公主的哥哥,武则天的皇位就是从他的手上夺过来的。当初武则天决定将皇位传给儿子时,首先想到的人选就是李旦,而不是李显。然而李旦却拒绝了,这才便宜了李显。

李旦为何会拒绝皇位呢?这跟他的遭遇有关,朝堂风险变幻莫测,历经风险的他担心所谓“传位于子”就是个陷阱,出于自保,他选择了退让。

李旦的退让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作为曾经的皇帝,朝中绝大多数的大臣都是他的拥护势力,所以他的退让使得这些拥护者们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假如李显“和平即位”,“相王党”将再次遭受打击,并且不得不淡出政治中心,这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干掉张家兄弟,将和平即位变成非和平即位,再除掉武三思,砍光李显的左膀右臂,如此“相王党”就能控制朝政,架空李显。

这么说有什么依据吗?当然有,事实上,推荐张柬之出任宰相的姚崇就是相王府的属官,而袁恕己则是相王府的司马,协理南衙兵马。

所以,张柬之等五人仅仅是“神龙政变”的前台实施者,李旦、太平公主才是幕后主使。

可问题是,李显为何会同意,这不是往火坑里跳吗?

这事由不得李显不参加,首先,李显常年生活在房陵,在朝中并无势力,他需要“相王党”的支持。

其次,直到计划实施的当天李显才得知实情,所以他本能地拒绝了。他的女婿王同皎对他说:“将士们舍弃性命而效忠国家,难道殿下要置他们以谋反的罪名而被酷刑处死么?”

王同皎在警告李显,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您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拒绝参与,与将士们划清界限,但你却阻止不了他们,如果人家成功了,皇位还属于你吗?肯定是李旦的了。二是选择与大家同舟共济,失败了所有人一起扛,成功了你就是精神领袖,你自己选吧。

此时,张柬之通过人员调动基本上控制了禁军,李旦手上还有南衙军队,成功的概率极大。

但李显还是不放心,犹豫之间王同皎抱起岳父,强行将他架上了马。所以,李显其实是在半推半就之间被推上了战场的。

王同皎这个说法有道理吗?我觉得不光有道理,而且这番话就是张柬之教给他的。

王同皎是个敢作敢为,善于决断的人,后来他能发动“景龙政变”,就与他的这个性格特点有关。

那么,张柬之为何非要拉上李显呢?单干不行吗?成功了顺势推李旦上位,岂不是利益最大化了?当然可以这么做,但风险也随之增加。

首先,李显不在现场,禁军心里不安,这种掉脑袋的大事需要大人物来给他们背书,禁军一旦出意外,很可能导致功亏一篑。

其次,如果李旦浮出水面,这件事的性质就变复杂了,“李唐复国”的主题就会被“兄弟相争”所覆盖,那么他们的正义性何在?

再其次,李旦还没做好准备,从他的性格特点来看,似乎他更愿意做进退自如的幕后操控者,而不是前台的指挥者。

所以,除非李显不配合,否则他们不会动摇李显的地位,只要成功了,哪怕李显当皇帝,大权其实还是在“相王党”手中,有的是机会。

这才是“神龙政变”的真相,史书不会告诉你的真相。

这就是李显即位后立刻对张柬之等人实施清洗的原因,被逼着吃了苍蝇的他意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如果不将“相王党”扳倒,他这个皇帝就是傀儡。

5 阅读:898
评论列表
  • 2024-02-11 21:28

    首先武则天是真打算传位李氏这个话题略过。就算武则天这么想,武家几个手握重权的侄子可不会这么想,李氏手上的牌本来就差,一把梭哈也没有错。真等到武则天死后遗嘱到底写的什么就不是武则天说了算了

  • 2024-02-11 16:28

    李旦没有有这智商,[得瑟]同时李显可能蠢,但是他老婆可不蠢[得瑟]

  • 2024-02-12 00:37

    杀女儿儿子孙子孙女的时候可一点没手软,没神龙政变还不一定还呢。

  • 2024-02-12 20:55

    没啥好人,发动政变想立个傀儡皇帝至少混个从龙中兴之功,只不过没想到李家儿媳妇都很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