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想去体制内

海宁边的风 2025-04-10 04:32:15

提起体制内,大家都不陌生,看看每年的国考,真是那个火热啊!现在咱们来唠唠,为什么大家都热衷于去体制内工作呢?

什么是体制内?一般分为二大块,第一块就是国家行政体系的公务员编制,第二块就是依附于国家行政体系而又相对独立的事业编制。

当然还有一块是准体制内类的,就是大型的央企、含那些垄断性企业,比如烟草公司,电力公司、电信公司等这类也是比较吃香的,外人是很难挤进去的,今天我们不去讨论那些准体制类的岗位。

公务员编制和事业编制这两块里边,有些岗位是说不清的,比如说公安部门内,它内部人员既有公务员性质的,也有一些岗位或人员是事业编的,但制服一穿,谁也不知道他是公务员编制还是事业编制。

为什么现在广大人群在寻找工作的时候,第一标准是向体制内岗位靠拢,热衷于挤进体制内寻找一个工作岗位,也就是说,大家都想往着体制内钻,这是为什么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首先,在体制内工作和经济收入是双稳定,可以用“稳定又有保障”来形容。只要不犯错误,只要自己愿意,那么一旦考进体制内,就可以干到退休,而且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会有职务晋升的空间和薪水增长的空间。

无论是公务员编制还是事业编制,它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吃的是财政饭,体制内所有人员的薪水福利靠国家财政供给,而与单位的效益无关,换种说法,体制内是吃国家饭的。公务员编制和事业编制是没有所谓的经济效益考核这一说法,他们的考核是以工作实绩为准,说句大白话,他们的考核就是以政绩为准则,政绩又是个什么东西呢?这与本文无关,就不展开了。

其次,体制内的工作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体面感与威严感,一旦跨入体内体制内后,就会有一个相应的行政级别,也就是所谓的国家干部身份。

公务员编制和事业编制、也就是所谓的体制内,在行业的分类中,它属于国家权力行使机构,用官话说,体制内等于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运转的拐杖,是国家意志体现的执行者,国家各项工作的推动,主要就是靠体制内各机构的权力运行发挥。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体制内工作具有很大的权力,老百姓要办的许多事都需要体制内各机关的审核。比如要办个护照和港澳出入证,就需要到公安局属下的出入境管理局,批个宅基地需要当地规划与土地部门的批文,办个医保卡需要到医保局,如此等等老百姓的许多衣食住行,都与体制内的行政机关戚戚相关,简直可以说离开了国家体制内的批准与管理,老百姓真的是寸步难行。

归纳一下:目前来看,体制内的岗位具有两大优势:

1、收入的稳定性和岗位的稳定性;

2、具体工作上工作具有权力与权威。

在目前经济形势很不明朗,社会各行各业工作岗位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体制内的岗位无疑使人眼睛一亮:尽管体制内的工资不一定是最高的,但它是最稳定的;一旦踏入体制内,那么一般不会有下岗这个压力,所以体制内的工作岗位也是最稳定的;尽管体制内的行政级别可能不是很高,但它具有国家干部的身份,具有一定的体面性和权威性。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正因为在体制内工作具有以上这些优势,所以体制内工作岗位才得到了无数年轻人的青睐,于是就引起了一波又一波波澜壮阔的国考热,以前是千军万马去高考,现在是千军万马去国考,为什么大家都热衷于想去制内?图的就是一个好前程。所有的这些也就形成了现在这样一幅画图:千军万马奔向那座独木桥,独木桥的尽头就是体制内。

0 阅读:76

海宁边的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