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干部到湖北,用煮小米方法煮大米,结果底下烧糊上面还是生米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5-03-26 12:39:01

周北辰,1931年出生,河南孟津人。

1949年春节刚过,根据县委指示,周北辰和两位同志一道到豫西孟津县马屯区西沟村,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这时他才17岁,参加工作仅半年。

一天,他接到通知回区里开会。他把工作安排好后,急急忙忙赶回区政府所在地古县村。到区里他才知道,原来是动员区干部报名南下。

接着,党小组长通知他开党小组会议。此时党组织还未公开,党小组会是在村南面山坡的一片高粱地里秘密举行的。

党小组说:“形势发展很快,目前长江以北的地区除个别地方外都已解放,解放大军正准备渡江解放南京。因此,上级决定从我们豫西解放区抽调一批干部南下,到新区去开展工作。去新区工作,条件很艰苦,还要准备牺牲,区委要求我们党员要在这次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报名参加南下。”

他讲完后,陈文章第一个报了名,随后周北辰也报了名。紧接着,其他几位党员也纷纷表示愿意南下。

第二天,区里召开干部大会,马屯区区委书记、区长卫乃如作了动员讲话,号召全体干部站出来接受党和人民的挑选,踊跃报名南下,到新区去,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展工作。

当即就有好几名党员干部带头报了名。一时间,报名十分踊跃,就连食堂炊事员也跑来要求南下。最后,报名人数大大超过了县里给的任务,卫区长十分高兴。

第三天,区里就公布了被批准参加南下的干部人员名单,有:张文礼、张文孝、常书贵、陈文章、刘东川、郭兴亭、周北辰等10位同志。名单公布后,区里为10位同志加了餐,表示送行。然后让大家回去准备,听候出发的通知。

周北辰回到家,把参加南下的事告诉了家人。没想到母亲和奶奶大哭起来。奶奶边哭边说:“说好你参加工作就在咱村,这下可好了,一下子就要走那么远,你才这么点大,自己还照顾不了自己,这可怎么办啦?”哭完,奶奶要他父亲找卫区长、张同志。

大概是他父亲真去讲了,张文礼到他家来了。他跟周北辰的母亲和奶奶说:“你们不用担心,这次参加南下的干部有很多,我和陈文章也去,一路上我们会好好照顾他的,放心好了。再个,区里已批准了北辰参加南下,他不去不好。”

见张文礼这么一说,他奶奶、母亲知道周北辰是非去不可了,又提出一定要他和父母双亡、已在他家住了好几年的未婚妻韩俊英结婚。但韩俊英还不满15岁,周北辰也不想这么早就结婚。可无论他怎么解释,大人们就是不同意,并说不结婚死也不让他走。

周北辰没法,只好找到文礼来。张文礼只得又来讲了一番大道理,说解放了提倡婚姻自由,结婚的事应由本人做主,大人不能包办。但他母亲和奶奶不依,整天不吃不喝,像是生了大病似的。

卫区长对周北辰说:“看样子你不结婚老人是不依的,这要闹出个什么事来不好,你就是走了也不安心,你就答应他们结婚算了。”

周北辰觉得也是,就同意了。他奶奶和母亲一听,第二天就为他俩举行了婚礼。婚后第三天,周北辰就接到了区里的通知,到孟津县政府集中准备出发。

1949年农历二月十一,全体区干部、全村群众敲锣打鼓为南下的同志送行,场面十分隆重。周北辰全家人站在欢送的人群中,个个泪流满面,他奶奶和母亲拉着他的手不住地哭。父亲望着他,双眼噙着泪水说了一句“别忘了给家里写信”,就再也说不出话。

周北辰背着行李,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随着队伍向县政府所在地长华镇走去。走了好远,父亲那句“别忘了给家里写信”仍在他耳边响着。

到长华镇的第二天,盂津县委、县政府召开欢送大会。县长郭甫讲话,希望大家到了新地方努力工作,不要辜负解放区人民的期望。会后,县里又为南下干部加了餐。

当天,队伍就赶往洛阳地委报到。在洛阳,大家住在一个天主教堂里,各县来的南下干部也都住在这里。开始说要在洛阳学习一个星期,可第二天就乘火车东行到了巩县,住在一个叫郭家庄的村子里集中学习。

马屯区的干部都住在一位姓郭的教书先生家里。在巩县,南下干部统一整编为“江南支队”,下设三个中队,周北辰被编在三中队三班,张文礼任班长。这个班除了马屯区的10位同志,还调来了万云鹏、李光克、丁国华三位同志。接着,李信从二中队调来任副班长。这样,三班共有14人。成立党小组时,李信被选为党小组长。

先是组织学习,接着召开支队大会,干部们自带凳子集中在一个大操场上,由支队长周季方传达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提醒全党要警惕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的情绪的滋长,警惕资产阶级用糖衣炮弹的攻击,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周季方讲话很有水平,他在一个土台上走来走去,边走边讲,不要稿子,光抽烟、喝水,一连讲了四五天。大家上午听周队长作报告,下午和晚上就以班为单位进行讨论,主要是要大家认清形势,端正态度,分析我军南渡长江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提高同南下到新区开辟工作的信心和勇气,注意保持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

三班在郭老先生家里住了十几天,大家都以为他家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有一天晚上,开讨论会时,张文礼出去小便,忽然看到一个女子跑进了屋里。他回来后讲了这一情况。大家都认为郭老先生家可能还有一个女儿,因为害怕,就把她藏在屋里。

大家觉得应该做做郭老先生的思想工作,让他知道共产党是为穷苦百姓谋利益的,消除顾虑,不要害怕。

最后一致提议叫郭兴亭去,因为他年龄较大,为人忠厚,加上他也姓郭,有些话好说些。第二天,郭兴亭就找郭老先生谈了。郭家果然有个女儿被藏起来了,郭老先生也想明白了,让她出来了。三班在郭老先生家共住了半个多月,同他们一家相处得很好。

一天,张文礼从支队开会回来,说学习阶段结束了,明天开始准备自己的行李,把老乡家的东西归还,把郭老先生的屋子、院子打扫干净,后天正式出发南下。他还讲了行军路上要注意的事项,要严格执行纪律,不得随便行动,要求每人的背包重量最多不得超过12斤,超过重量的要减下来,清理好后上交。

第二天,全班捆好行李排好队,一个个过称。周北辰的背包还不到12斤,有的超过了就只好再减掉一些东西。刘东川因带了一套新学生蓝的棉衣结果超重了。他非常喜欢这套衣服,实在舍不得丢下,为这事难过得哭了起来。

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现在天气渐渐热了,用不着穿棉衣,干脆把棉花掏出来,衣服留着就不会超重了。于是,大家动手帮他拆开棉衣掏掉棉花,再一称,不多不少正好12斤。刘东川见状高兴得笑了起来。

第三天,大家起床吃过早饭,送还了老乡家的东西,又把住的屋子、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集合排队出发。走出郭家庄时,道路两旁站满了欢送的人群,还摆了不少桌子,上面放着酒、鸡蛋、茶水等。人们敲锣打鼓,高呼着“欢送南下干部支队”、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等口号,场面十分隆重和感人。

4月中旬,周北辰随南下干部支队离开巩县,踏上了南下的路程!

平汉铁路被国民党军破坏严重,南下干部们一路基本上是步行,到了鄂豫边界的武胜关后,才登上了一列南去的货车。列车于5月的某日下午停在了湖北境内的广水车站。因前面的铁路还没修好,火车不能再往前开了,大家只好在广水下车。

晚上,三班的同志听说南下部队在火车站放电影,便都跑去看。放的是部苏联影片,无声的,这是周北辰第一次看到电影,虽然只看到画面上人跑来跑去,又没有声音,看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仍觉得挺新鲜,一直看到深夜电影放完才回到住处。

第二天,队伍往东出发。从广水没有直接到花园的公路,行军路线是往东经二郎店、河口,再西转去花园。一路上,大家团结友爱,年纪轻的关照年纪大的,身体好的帮助身体差的。

张文礼、李信、郭兴亭等年龄较大,身体又不太好,出发后没走多远,周北辰和常书贵、刘东川就把他们的背包抢过来背上,后来其他几位年轻的同志也都轮流抢着背。到了宿营地后,年轻的同志就去领粮、领柴、买菜、做饭,每件事都抢着干,让年龄大的同志坐着照看行李。

一路上,丁国华负责买菜,周北辰等几名年轻人负责做饭。刚到广水时,都觉得大米好吃,吃起来很新鲜,于是大家就把从河南带来的小米都换成了大米。可吃了几天大米,又都不习惯了,又想吃小米,可越往南走全都是吃大米,再也见不着小米了,后来大米吃多了就不想了。可直到老,周北辰仍吃不惯大米。

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有道理的。刚到湖北时,大家用煮小米饭的做法煮大米饭,结果水放少了,下面烧糊了,上面却还是生的,搞得全班人都吃不成饭,只好到外面买来馍馍吃了赶路。房东老大娘知道后,就教他们怎么煮饭。从那以后周北辰就学会了煮大米饭,还学会了炒菜。

有一天行军,周北辰因走了很远的路出了许多汗,一到宿营地,汗还没干,他就把绑腿解下,又把袜子脱了,结果腿受了凉。第二天早上,他的一只脚痛得很厉害,不能落地。吃过早饭后,队伍要出发了他却动不了,急得要命。

班里的同志赶紧找了根棍子让他拄着走,常书贵替他背包。他跟着大伙儿走了一阵后,出了满身大汗,腿又慢慢地好了。

当天晚上,队伍行军到大悟县境内住宿。晚饭后,张文礼从支队开会回来嘱咐大家:“这一带是山区,刚解放情况很复杂,土匪较多,今晚要增加岗哨,防止土匪偷袭。不过,大家也不要紧张,有部队保护着我们,万一发生了什么情况,不要惊慌,一切行动要听指挥。”

晚上睡觉时,陈文章让周北辰别打开背包,就和他睡一个被子。半夜,果然听到了一阵枪声,全班的同志都起来了,张班长让大家别出去,听支队的命令再行动。过了一阵子,再也没听到枪声了,可能是来偷袭的土匪被解放军打跑了。

第二天继续赶路。晚上住下后,周北辰不知怎么的,觉得浑身上下不舒服,晚饭也没吃就睡下了。房东是位老先生,他见周北辰没吃饭就睡了,过来问:“ 这位小同志怎么啦,是不是病了?”

他摸了一下周北辰的头,叫了一声:“呀!你烧得挺厉害的呢!这不行,我去给你拿药吃,退退烧就好了。”很快他就拿来了一包白粉子药,让他用开水服下。周北辰也不知道是什么药,可服下后不久就出了一身大汗。第二天早上起来,他觉得舒服多了,病也好了。

早饭后,周北辰谢过房东老大爷,又和同志们一道出发了。常书贵他们几个见周北辰昨天生病了,就都争着帮他扛背包,让他空着手走路。

不久,队伍走到了孝感地委、行署的所在地大悟县的河口镇,并在那宿营。还是和往常一样,丁国华上街买菜,周北辰和其他几位年轻点的同志领米、弄柴、做饭。门前有一条小河,水很清。周北辰在河里洗好米后,又跳进水里洗了洗,他离家南下以来一直没有机会洗澡,洗过后人觉得特别舒服。

河口镇有很多商铺,挺热闹,许多同志吃过饭后就上街转了转。临睡前,张文礼对大伙说:“ 今天支队有个班丢了一支步枪,到处找遍了也没找到,可能是被人偷走了。大家要随时提高警惕,保管好各自的枪支和东西。”

第二天行军时,经过一条河堤,因头天晚上下了雨,路上尽是泥巴,很不好走。周北辰出来时从家里带了四双鞋,这时只剩下一双了,又沾了很多泥巴,一走一滑的把一只鞋底也弄掉了半边,他干脆扔掉鞋,赤脚行军。

一位同志走过来问:“同志,你怎么不穿鞋?”

周北辰回答:“鞋底破了不能穿,没鞋子了。”

他说:“我还有一双,你穿上试试。”说着就从背包上取下一双鞋递给周北辰。周北辰穿上一试,还可以,只是稍大了一点。周北辰连忙表示谢意。

他说:“这谢什么,我们都是革命同志。”就快步赶到前面去了。周北辰打听到他是二中队的刘显法。后来周北辰分到黄冈地委机关工作,正好刘显法在机关任收发员,两人一起工作了很长时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长途跋涉,江南支队于5月底到达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所在地孝感花园镇。

当时花园在孝感是个较大的镇子。第二天上午,召开了全体南下干部大会,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子厚在会上讲了话。他代表湖北省委对南下干部表示热烈欢迎,说5月中旬武汉已经解放,解放军正向湖南、广西挺进,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放手发动群众,肃清残余土匪,搞好夏粮的征收征购,支援大军过江,解放全中国。

之后,他又介绍了湖北的风俗习惯,希望同志们同当地的干部、群众搞好关系,等等。

大会之后,以班为单位进行了讨论。听说队伍不过江了,有同志就说:“ 再往前走一点就过长江了,真是遗憾,我们不应叫‘江南支队’,应改名‘江北支队’才对。”不过,人人都表示服从组织分配,叫到哪儿就去哪儿。

张文礼从支队接受任务回来,通知大家:“我们支队全部分到了麻城,在那里搞支前工作,明天就出发。”

第二天,周北辰和同志们又背起包离开花园镇,往东经黄安前往麻城,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投入新的工作。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