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有很多家庭父母与子女关系最后都成为了彼此的仇人呢?

颜阎军武 2025-04-15 06:32:54

有这样一条视频,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一位妈妈,晒出了自己做的一锅白菜炒饭,配上苦情催泪的背景音乐,文案是这样的:“儿子一天在学校吃饭花30多,买20多一杯的奶茶,我们两个老的在家吃剩白菜炒饭。”

她的本意,不知道是不是想通过反差对比,来营造出“孩子吃香喝辣,做父母的只能吃糠咽菜”的氛围。然而,评论区的风向,却没有站在她那边,而是充满了各种嘲讽:

网友们的嘴就跟淬了毒似的,大冬天看得人心里暖暖的。

也有苦口婆心,跟这位妈妈摆事实讲道理的:

为什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剩白菜炒饭”视频,会引起年轻人这么大的反感?因为我们真的受够了老一辈这种苦情戏般的表演,算账式的付出。

博主“琦琦讲坛”说得好:“中国的父母都是PUA的高手,很多时候不自觉讲一些话,觉得天经地义。但全是错的,都是极度地在制造孩子的愧疚感和负罪感。”

你会发现,身边类似的“催债式父母”,简直是比比皆是:每当自己对孩子付出了点什么,必定要反复强调,并且期待子女要以另一种形式“还回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所有物和资产,总是在琢磨着盈亏,以及什么时候才能“回本”。

比如,有人因为过年回家的时候,给了妈妈2000块钱,结果被骂得狗血淋头:“两三千块钱啊?够你的生活费?你回来吃我的用我的,你连一点自尊心都没有。

你每一年都这样,你有什么用?养你有什么用?专门气父母。

为什么别人的子女那么有用,你就这么没用。

我现在说,你明年别回来过年了!从今以后,我也不认你。

为什么别人的子女,娶老婆、盖房子、买轿车.为什么我养你那么没用?”

典型的用养鸡的剩饭,还想憋出个凤凰。

每一句话都透露着算计,养孩子对她来说就像是一场交易,当没得到足够多的回报,她就气急败坏。

有人仅仅因为喜欢把被子平铺着,而爸爸非要她叠起来,两人大吵一架后,爸爸说:

这些父母的“债主心态”,往往暴露了这样一个底层逻辑:

他们生孩子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希望自己老有所养,希望能够低成本获得高回报罢了。

他们常常对着还没独立的孩子说着这样的话:

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孩子还没有赚钱的能力,所以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拿捏孩子。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成长的孩子,经常会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总是觉得自己亏欠了父母。

这几年,有这样一个话题经久不衰:“长大真好啊”。有人说,长大后住在自己的出租屋里,大晚上饿了可以吃上吐司,还可以抹好多花生酱。

有人说,长大后可以只吃喜欢的食物,尝试了自己一个人吃一整个蛋糕,直接从中间挖不用顾忌礼仪。

有人租了个房子,再也不用害怕被丢掉,不用小心翼翼地要钱花。

为什么中国有很多家庭父母… 匕写回答

121

对于原生家庭不好的人来说,长大真的是件很棒的事。

即使小时候没被好好地爱过,但我们可以长大后选择当自己的“父母”,把自己重新养一遍。

最后,送给所有被“讨债式父母”的PUA所洗脑,活在愧疚感、亏欠感中的孩子一段话,出自作家余华的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父母过得辛苦痛苦跟你无关,这并不是你造成的。

不要牺牲自己的人生,去承担父母的责任。

父母吃过很多苦,都是他们无数个错误选择造成的,不要因为一句‘都为了你’而被绑架。难道没有你,他们就走上人生巅峰了吗?”

希望亲爱的你,不要活在过去的阴影里。世界和我,爱着你。

0 阅读:22
评论列表
  • 2025-04-15 10:55

    这些发文者应该挺年轻的呀,我一个80后,小时候家里父母但凡让我洗碗,但不让我哥跟我一样也洗的话,我都会掀翻屋顶!不是我凡尔赛,他(她)们的生活父母应该是70后居多吧,应该思想进步很多了呀

颜阎军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