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都上了章家敦的当:一旦中方去美元化,美霸权就没落了

老司机聊好车 2025-04-17 11:40:56

【前言】

美元霸权崩塌常源起错误预言。章家敦著作中频预测中国经济将崩溃,此论调却意外获得美国政界高度关注。

这种带偏见的判断误导美国,致其采取错误经济政策。美国利用美元影响力制裁中国、推行霸权,却意外加速了“去美元化”进程。

章家敦预言的谬误何在?中国减少美元使用将如何冲击美国霸权?

【章家敦的“预言”】

章家敦2001年著《中国即将崩溃》,该书迅速成为美热议话题,他也因此频繁亮相美国政界与媒体,成为常客。

这位“预言家”之所以闻名,并非因预测准确,而是因对中国经济持悲观态度。时值美国“9·11事件”后,社会压力大、经济困顿,章家敦适时成为转移国内焦虑的替罪羊。

他书中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将面临崩溃等“末日”情形,归因于内外压力。这些观点获部分美国决策者和媒体传播,使章家敦在某些场合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指引者。

事实发展背离了章家敦预言。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蔓延,中国非但未受重创,反在危机中逆势增长,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稳定力量。

数据显示,2001至2021年间,中国GDP由1.34万亿美元增至17.7万亿美元,增幅近13倍,远超所有“崩溃预言”,彰显强劲发展态势。

他曾预测中国经济将在2008年奥运前夕崩溃,随后在2015年断言中国经济仅能支撑一年,而至2021年,更声称中国经济将面临“阿富汗式困境”。

中国在这些年份里非但稳步增长,更跃升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者之一。章家敦的“预言”因此频遭国际媒体嘲笑,并被《外交政策》评为“年度最烂预测”。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延续了其“自信”态度。2018年,他发起的贸易战似受章家敦“中国经济脆弱”论影响,认为中国依赖出口、银行坏账多、体制僵化,短期内难抗美关税压力。

特朗普不靠谱的行为源于他对美元全球霸权地位的过度自信。

【美元霸权】

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已超越货币功能,近乎成为美国的一种“武器”。美国借控制美元流动,尤其是SWIFT系统等金融手段,能全球监控并干预他国经济活动。

此“武器化”操作限制多国国际贸易。美与某国冲突时,可利用美元实施经济制裁,如冻结账户、限制贸易,以实现其政治目标。

美国利用美元体系控制,对伊朗实施制裁,重创其经济,同时波及与伊朗有贸易往来的其他国家。

此霸权行为必有代价。时间推移,多国渐觉依赖美元或遭制裁风险,且在国际市场易受不公待遇。过去数十年,全球经济不平衡日益严重。

美元强势实则剥削他国经济,这促使“去美元化”浪潮兴起。多国意识到,持续依赖美元将致贸易劣势,且易受美国政策变动带来的巨大金融风险影响。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及早察觉美元霸权威胁,遂在国内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通过外交和经济合作,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应用。

2015年起,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篮子,国际货币地位稳步上升。同时,中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也强化了与其他国家的金融合作。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多国倾向与中国用本币结算,降低对美元依赖,此举既规避美元霸权压迫,又提升本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自主权。

俄罗斯与伊朗作为“去美元化”先驱,已在双边贸易中大量使用本币结算,目前超过60%的交易均以各自国家货币完成。

这提供了人民币崛起契机,加速了“去美元化”浪潮的发展。

【“去美元化”的浪潮】

人民币推动“去美元化”趋势,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其全球支付份额超4.74%,首超日元,位列美元、欧元、英镑之后,成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此数字虽小,意义重大。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影响力已超传统美元和欧元,正以空前速度融入全球经济。

人民币崛起非偶然,背后是中国在全球经济金融的深度布局。从CIPS建立至“一带一路”推动,中国借基建与金融体系整合,吸引更多国家参与。

中国与非洲、拉美及亚洲部分国家的贸易中,本币结算日趋普遍。特别是与俄罗斯合作,中国已在能源、金属大宗商品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

数据显示,2019年人民币在中俄双边贸易结算中占比超15%,且该比例在后续几年持续上升。

中国与巴西、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两国可在对华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此举提升了人民币的使用频率,增强了其在该区域的影响力。

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市场地位持续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其已超越欧元,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

2019年,人民币占全球贸易融资市场份额达7.0%,巩固了其在全球贸易支付中的地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使中国成为全球金融体系关键一员,并增强了其作为储备货币的潜力。

人民币崛起助力“去美元化”,但进程仍面临挑战。美元全球储备地位显著,占比超60%。不过,多国正减少美元依赖以降低风险。

IMF最新数据显示,多个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正增加人民币资产的外汇储备投资,逐步将人民币纳为重要储备货币。

【全球金融体系重构】

“去美元化”趋势加速,引发全球金融体系变革。进入该新时代,多国正努力降低对美元依赖,促进本国货币用于国际结算。

这一趋势在全球贸易中显现,且深刻影响国际金融体系结构。当前,全球金融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未来将形成更多极化、自主化的格局。

欧盟2021年发布欧洲央行《国际支付战略》,旨在减少对美元依赖,提升欧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欧洲经济与金融市场一体化加深,提升了欧元国际地位。部分区域经济体中,欧元渐成首选储备及贸易结算货币,此趋势对美元构成挑战。

同时,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人民币与多国本币结算协议增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人民币已成为众多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贸易结算货币。

2021年,中非贸易中人民币结算份额超20%,远超美元。在亚洲,人民币使用频率逐年上升,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中,人民币日益成为首选交易货币。

俄罗斯、伊朗等国正推进本币结算以降低对美元依赖。俄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俄中双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25%,且该比例逐年上升。

在与伊朗的贸易中,人民币使用已成常态。此举不仅增强俄伊两国经济自主性,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去美元化的成功范例。

美国制裁土耳其后,土耳其即表态将减少对美元依赖,并迅速与中国推进货币互换协议。

【结语】

美元霸权面临全球挑战,特别是在中国等国推动使用本币进行结算的趋势下,其地位受到冲击。

全球经济多极化趋势明显,各国对美国金融霸权依赖减弱,人民币的崛起尤为显著,为世界经济构建了新的格局。

更多国家参与去美元化趋势,将使全球金融体系趋向更自主与平衡的状态。

美国曾以美元主导全球经济,但此局面正逐渐改变,未来经济秩序将趋向更公平、注重合作与实现共赢。

1 阅读:626

老司机聊好车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