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守3400点!进入财报季的A股接下来该如何看待和应对?

郭一鸣 2025-03-23 11:06:24

本周,指数跳水失守3400点关口。市场都在讨论3400点的得失,但实际上就在指数跌破3400点之前,市场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热点的扩散以及板块的分化以及成交的整体回落。尤其是此前以AI为首的科技板块,逐步分化以分散下,消费、金融以及周期等板块悉数表现。

在此之下,尽管市场还有赚钱效应,但整体情绪减弱下,随时都有震荡甚至调整,这对于经常看盘的投资者来说,并不难判断。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实际上,这里有一个最重要的时间和事件窗口,那就是进入3月、临近4月业绩期以后,市场本身也来到了一个行情趋于扩散、风格有望更加均衡的传统窗口。

根据新兴业证券的研究分析,近十年各类风格相对全A的胜率,可以看到,3-4月本身就是一个从前期风格明确、向风格趋于均衡、再到进一步向绩优方向聚焦和缩圈的过渡期:1、每年2月到3月上旬,都是风格β最为鲜明的阶段之一,小市值、高弹性板块胜率明显较高,而大市值、低估值往往较难跑赢;2、3月中旬到4月上旬,市场将从此前小市值、高弹性板块的一枝独秀,逐渐步入一个更加均衡、各类风格胜率基本相当、没有特别明确主线的阶段;3、3月中旬到4月上旬,市场将从此前小市值、高弹性板块的一枝独秀,逐渐步入一个更加均衡、各类风格胜率基本相当、没有特别明确主线的阶段;4、而进入4月下半月,随着财报披露,市场也将迎来全年最基本面、最价值的时间之一,市场也将向绩优股、业绩确定性强的方向进一步聚焦和缩圈。

如此的话,虽然不绝对,但仅从这一点上,对近期市场风格从单一到扩散,再到均衡之下不难看出,当前市场没有明确的主线。而叠加海外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国内市场面临炒作到基本面的验证期担忧之际,市场迎来大分化以及阶段的高位回落。

这种情况下,对于投资者来说,究竟如何判断后期走势?又该怎么操作和应对呢?

首先,再次分析一下市场环境与调整动因。

1、技术面压力与估值消化。上证指数在3400点附近受阻,主要因前期快速上涨后部分板块(如科技成长)交易过热,叠加财报季资金对业绩确定性的偏好提升,市场进入阶段性再平衡期。当前万得全A最大涨幅约14%,接近历史春季行情平均涨幅(19.6%),但政策支持下的中长期上升趋势未改;

2、政策与流动性支撑。两会后政策聚焦扩大内需、科技创新(如“AI+”和高端制造)及稳楼市股市,叠加货币政策宽松预期(降准降息可能),流动性环境仍对市场形成托底。2月制造业PMI回升至50.2%,显示经济弱复苏延续,但需警惕海外风险扰动。

3、财报季的业绩验证压力。年报和一季报披露期内,市场将重新审视企业盈利质量。2024年高ROE行业(如食品饮料、银行、煤炭)及2025年预期改善板块(如消费电子、AI算力)或成为资金避风港;

其次,面对这种情况以及接下来的财报季,该如何投资?

1、跟踪大金融板块(银行、证券、保险)。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如降准降息)提振估值,消费信贷支持政策(金融监管总局要求加大零售、文旅等领域信贷)直接利好银行;券业并购预期提升板块热度。此外,数据方面看,银行业 2024 年业绩稳健,非银金融板块 2024 年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 94%。在此基础上,低估值、高股息标的可考虑逢低布局;

2、顺周期板块(有色、煤炭、钢铁)。经济复苏预期下,上游原材料需求回暖,叠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如铜价回升),周期类板块修复值得关注。业绩方面,有色金属全年业绩稳健,煤炭、钢铁板块 2024 年第四季度业绩突出。在此之下,可关注业绩高弹性标的,短期受益于 “高低切” 行情。

3、消费板块(食品饮料、汽车、医药)。消费 80 指数 PE 处于近三年 21% 分位,汽车、医药板块 2025 年净利润增速预计达 22.3%、13.5%。消费刺激政策加码(如 3000 亿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汽车购置税减免至 2026 年),叠加估值修复需求。可考虑政策受益方向(如新能源汽车、家电)及必选消费(白酒、医药)。

4、科技板块(AI 算力、信创、电子)。电子行业受益 AI 算力需求,2024 年四季报净利润连续正增;计算机行业利润仍承压。中长期 AI 产业趋势明确,但短期面临业绩兑现压力,资金从题材炒作转向业绩确定性强的标的。在此基础上,可考虑减仓高估值纯题材股,聚焦算力(如 GPU 芯片)、信创(如操作系统、数据库)及 AI 应用(如办公软件)中业绩超预期标的。

总之:当前市场调整是财报季的正常震荡,而非趋势反转。策略上需“防守反击”,短期聚焦业绩确定性(高股息、消费),中期坚守科技成长主线,同时关注政策催化下的顺周期修复。建议投资者避免追高,通过定投或分批建仓平滑波动,重点关注一季报超预期个股及低估值蓝筹的补涨机会。

1 阅读:80

郭一鸣

简介:财经评论员 广播电视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