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浪潮来袭,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养老问题,而养老金的高低,直接决定养老品质。最近,有很多朋友在探讨如何提高养老金,除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外,很多参保人还有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待遇,甚至还有个人养老金待遇。今天我们重点谈谈,这个年金的领取方式,怎么领才划算。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计发方式比较复杂。但领取方式和调整方式跟个人主观意愿关系不大。都是随着国家政策走,到点领,到时候就涨,没啥太过操心的。
可是第二份养老金,年金怎么领,这里头说道可多呢。具体我们一起研究研究。我们可以举例说明,张大上个月刚办完退休手续,她果断选择了按月领取企业年金。每月到账的3800元,这个待遇是非常高的。正好覆盖了日常开销:她说:“钱分12个月到账,就像年轻时领工资,心里踏实。

但月领也有“甜蜜的烦恼”。李叔曾算过一笔账:每月去银行取款要花半小时,一年跑12趟,退休后时间虽多,可腿脚不便时就成了负担。更关键的是,当他看中一款年付3.5%利率的银行理财时,却因每月到账的钱太少凑不够起投门槛,只能眼巴巴错过机会。
那么按年领取会怎么样呢?我们以王阿姨为例,一起看一下。去年她一次性领取了全年4.8万元企业年金,转头就报了2万元的欧洲游旅行团,剩下的钱存了张三年定期存单。“钱捏在手里才叫钱!”她笑得爽朗。这种“集中火力”的方式确实方便大额支出——比如支付年度保险费、房屋修缮或子女应急。但是这也挺挑战人性的,老周就吃过亏:去年一次性领了5万块,本想存起来慢慢花,结果禁不住老友撺掇,半个月就买了5台“保健仪器”。等回过神来,账户里只剩零头。这种“报复性消费”在年领群体中并不少见,毕竟突然到账的巨款容易让人产生“我很富有”的错觉。

不管怎么领,这里其实还有个问题,就是产生的纳税问题,大家也要注意。我们以广西税务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为例, 一起看一下。
先看看缴付年金部分.单位缴费部分,企业和事业单位按规定的办法和标准为职工缴付的年金,个人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缴费部分,个人按规定缴付的年金在不超过本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的4%标准内的部分,可以税前扣除。在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分配计入个人账户时,个人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关键在领取环节,个人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领取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符合财税规定的,不并入综合所得,全额单独计算应纳税款。可以参照一下这个图表。
看图表可能还不完全清楚,可以举例说明:
张叔叔退休后按月领取年金,每月领取年金4200元,查找月度税率表,则每月领取年金应纳个人所得税为:4200×10%-210=210元。
刘阿姨退休后,她选择按季领取年金,每季度领取年金12000元,按月分摊则每月为4000元,查找月度税率表,则每季领取年金应纳个人所得税为:(4000×10%-210)×3=570元。
刘女士退休后按年领取年金,每年领取年金48000元,查找综合所得税率表,则每年领取年金应纳个人所得税为:48000×10%-2520=2280元。

赵叔叔考虑退休后再次创业,因需要用资金,他选择一次性领取年金账户余额200000元,查找综合所得税率表,则一次性领取年金应纳个人所得税为:200000×20%-16920=23080元。
王阿姨由于个人经济需要(非税收政策所述特别情形)而一次性领取年金200000元,查找月度税率表,则一次性领取年金应纳个人所得税为:200000×45%-15160=74840元。
上述例子已经比较有说明性了,大家是需要纳税的。具体怎么选,还是要看个人的生活规划。选择领取方式时,得先看清自己的“财务性格”。习惯记账、热衷社区团购的刘奶奶适合月领——她能把每笔钱安排得明明白白,月底还能用结余参加“老年旅游特价团”。而炒股20年的陈叔更倾向年领,他把全年年金投入看好的科技股,去年收益率跑赢了银行理财3倍。
还有一个细节,也提醒大家注意,那就是要警惕“隐形陷阱”。某些金融机构对月领设置管理费,比如每月提取超3次收手续费,这种时候不如年领划算。更重要的是关注政策变化:今年起,个人养老金账户允许变更领取方式,先前选错的朋友还有“后悔药”吃。
其实,还有的聪明的退休族玩起“组合拳”。比如张老师就把年金分成三部分:70%按月领取保生活,20%按年领取做旅游基金,剩下10%买商业养老保险。他说:“这就好比炒菜要掌握火候,文火慢炖保基本,猛火爆炒追品质。”
说到底,养老金的领取方式就像定制西装——量体才能裁衣。有人在每月到账的提示音中找到安全感,有人在年度存单的数字里看见诗和远方。你的选择,不仅关乎数字增减,更决定了晚年生活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