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前备课规范
不备课是失职行为,备课前教师应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及其他资源,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预测学生的认知障碍等。教学目标设计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评、可达成,课堂作业、课外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差异性,重视教学活动的预设与生成,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等,禁止直接使用现成的下载课件等。根据集体备课要求,统一教学设计、课件、练习等材料,统一教学进度。
二、课堂教学规范
1.礼仪规范。预备铃响后,进入班级候课,检查学生上课所用学具,教师准备好上课教材、学案、书写工具、教具等。正式铃响后,学生起立,师生相互问好,学生坐下。下课铃响后立即下课,老师说“现在下课”,学生起立,师生互道再见,不得拖堂。非特殊情况不坐着上课,上课、辅导、监考等不玩手机,不吸烟,不得酒后上课。
2.着装整洁得体。教师上课期间着装要符合教师身份,给学生起示范带头作用。进教室不得穿背心、短裤、拖鞋、短裙(膝盖以上),妆容配饰应淡雅大方,不佩戴夸张的首饰等。
3.板书工整。课堂教学要有板书设计,板书布局合理、清晰,板书要能体现本节课的目标与重点,书写要工整、美观。
4.语言规范。教师要精神饱满,举止文明,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课堂教学尽量用普通话,课堂语言准确、精练。语言力求生动、丰富,有感召力、感染力。注意音量和力度,讲授速度适中。不能发表意识形态有错误导向的言论。
5.关注关爱学生。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和到课情况,及时反馈给班主任。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有所思、有所做、有所得。教师在教室内要适当走动,防止学生瞌睡、走神等,做好课堂组织,维护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不准侮辱、讽刺、挖苦学生,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出现让学生长时间站立、把学生赶出教室等不当行为。铃声响,下课,在班级停留一会儿,为有疑问的同学答疑解惑。
6.优化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要着力营造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要结合学科特点,尊重学生需求,探索提质增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坚持教学相长、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演示与示范的指导,促进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与教材内容的联系。让学生完整经历解决问题链条的学习,加强学法指导,倡导精讲精练。下课前,做一个小的总结和回顾,梳理一下当天的知识脉络,教学环节完整。
三、课后评价规范
1.作业实施规范。严格控制作业总量,要求学生认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作业的书写要求统一,对做错者,督促及时订正,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教师批改作业认真及时,布置课后作业要做到: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练习讲评之前必须先统计归类,确保讲评针对性和重要难点。
2.辅导及时有效。必须做到有目的、有准备,要明确对象,要摸清学生的底细,针对不同程度、不同情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跟踪辅导,解决学生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