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城焕新颜:凤阳以诗为媒激活文旅融合新篇章

虎儿摸事 2025-04-29 08:33:20

安徽省凤阳县近日推出"青史作诗迎宾客"文旅项目,依托六百余年的建都史和丰富的诗词遗产,通过历史场景活化、诗词文化体验等创新形式,开创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这座诞生过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历史名城,正以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为抓手,探索传统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的创新路径。

作为明中都所在地,凤阳现存午门、西华门等2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构成了完整的明中都城遗址体系。文旅部门对中都城午门遗址实施保护性开发,在遗址公园设置诗词碑林,精选历代文人咏叹凤阳的200余首佳作,形成"一步一诗"的沉浸式游览体验。其中清代查慎行《过凤阳城外》中"元老还朝起废臣,二陵收气避黄巾"等诗句,被制成多媒体互动展项,游客可通过AR技术感受诗句中的历史场景。

凤阳文旅集团联合中国诗歌学会,推出"明中都诗词大会"系列活动。在鼓楼广场设置"飞花令"互动区,游客可参与以凤阳历史为主题的诗词接龙游戏。同时开发"诗路寻踪"主题游线,串联临淮关古镇、明皇陵等景点,沿途设置李颀、温庭筠等历史名家诗作展陈点。数据显示,项目试运营期间日均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80%,二次消费收入占比提升至35%。

这种文旅融合模式的成功,源于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现代转化。通过建立"历史文献数据库",系统整理自《诗经》以来涉及凤阳的3200余首诗词,其中元代张羽《凤阳使还》等珍稀文献完成数字化保护。在业态创新方面,开发"明韵诗宴"主题餐饮,将朱元璋《示僧》中的"杀尽江南百万兵"等诗句转化为创意菜品,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消费场景。

凤阳的实践表明,历史文化名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在保护传承与创新利用间找到平衡点。通过构建"文献研究-场景复原-产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既保证了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模式,为同类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也为传统文化活态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参考资料:

1. 姚莹《凤阳怀古古诗》(来源:古诗文化网)

2. 查慎行《过凤阳城外》其二(来源:掌乐网)

3. 张羽《凤阳使还》(来源:关于凤阳的古诗有哪些)

4. 明中都城午门遗址保护方案(来源:七绝•凤阳中都城午门怀古)

5. 朱元璋《示僧》手迹数字化成果(来源:凤阳文旅局官网)

声明:本文内容均为本作者原创,但文章中有部分图片(除特别标明外),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0 阅读:1

虎儿摸事

简介:评天下事,行网间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