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悉:叶挺将军九位后人中,最后一位后人~叶正光逝世。

小邢看天下 2025-02-28 04:00:17

《囚歌》作者,著名军事家,叶挺将军之子叶正光,2025年2月26日在珠海逝世,享年86岁。

叶正光,是叶挺夫妇九个子女中,最后一位离世的成员。他的一生,是“将门风骨”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

叶正光,1939年出生于澳门,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仍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1958年),投身国家亟需的科研领域。

毕业后,叶正光进入原七机部(中国航天工业前身),参与早期航天技术研发。

上世纪80年代,他担任天津七一二电视设计所项目负责人,推动国产电视技术革新,见证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

改革开放后,叶正光的人生轨迹随时代浪潮转向。他先后出任海南三亚康华技贸公司副总经理、六合(联营)集团董事长,并在能源领域创立六合环能投资集团。从科研到商界的转型,既体现了他对时代机遇的敏锐把握,也延续了将门之后“实干报国”的精神内核。

叶正光之父,著名军事家叶挺将军,(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客家人。他是北伐名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也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叶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参加建国粤军,参与粤桂战争,任工兵营副营长。1921年,调任孙中山之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

1925年起,他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处长、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团长、叶挺独立团团长,参加北伐战争。他所率部长驱直进,连战皆捷,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其所在的独立团也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南昌起义时,叶挺担任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时,他担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叶挺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面对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叶挺于1946年3月4日获释。5日他即致电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于7日复电,称赞他忠诚地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决定接受他入党。

叶挺与妻子李秀文

然而,令人悲痛的是,1946年4月8日,叶挺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遭遇空难,英年早逝,时年50岁。

叶挺将军的一生,是为国家和民族独立、解放而奋斗的一生。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深受人们的敬仰和怀念。1988年,他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叶挺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2009年9月,叶挺被评为“新中国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叶挺与家人

叶挺将军与夫人李秀文共育有九名子女,他们的命运与近代中国历史紧密交织。叶正光的离世,为这段充满悲壮与坚韧的家族史画上了句点。

他的逝世引发了广泛关注,社交媒体上,人们重读叶挺将军《囚歌》中的“烈火与热血”,致敬两代人的家国情怀;也有年轻一代聚焦其跨界经历,称其“在每一个身份中都找到了报国的支点”。他的故事提示当代人:英雄之后的光环或许会褪色,但精神传承永不落幕。叶正光没有活成纪念碑上的烫金名字,却活成了行走的历史坐标,提醒着人们英雄的血脉从未断绝,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人间流淌。

0 阅读:53

小邢看天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