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场对法国,其实是对手主攻,国少打反击。场面劣势还挺明显,没被破门属于运气成分大一些。当然也有空门不进的情况,主要进攻方是对手,这一点不能忽视。所以,国少基本是后场大脚往前传。
次战喀麦隆,1比0的比分挺实惠。过程呢,个人有亮点,整体没啥亮点,打法依旧简单。有人甚至指出中场缺乏前后衔接过渡。这是中国足球老大难问题,一直如此。不太赞成缺乏中场发动机的球员,这这样的说法。它其实是球员们的传接配合或者叫基本战术素养的问题。没有传接配合甩开对手的比赛,可以想象困难程度。其实整支球队没有特别突出球员,只要整体战术素养高,也能成为水平很高的球队,世界足坛就有这样的球队。
第3场赢法国旺达U17,球队轮换了阵容,反而地面球多了一些。
千万别认为这就是以后的打法。
一场比赛,国内经常议论的啥对抗,个人突破,长传……都会有,但可以肯定以大脚传递为主的踢法的球队水平高不了。
浮嶋敏是个长期搞青训的日本教练,我相信他所带的梯队绝对不会以长传为主要打法。为何长传多?比赛对手决定。踢法国,不用踢大脚行吗?第2场是否好点,最后一场是否更好了一些?所以,这跟实力有关,地面推进受阻,过不去,还硬来那是愚蠢!
以正式比赛定调,我认为这支球队比上村健一的U17地面推进能力更强。
足协似乎见到U17的兵败属于高强度比赛踢的太少,缺乏比赛经验。
本届U16的备战空前重视,安排了不少热身赛。亚洲强队基本都会踢一遍。下届U17亚洲杯预选赛之前,就有个四国邀请赛,可以很好的提升状态。
球迷角度,当然希望梯队的水平越来越高。这样才能水涨自然船高。现在怎么吐槽国家队都没用,总体能力就这样了,还能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