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这篇文章。
在此,友情地向您作出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很多患者在检查中一发现自己脑萎缩,就开始各种担心。
“以后会不会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认识了;或是自己最终会被孤立;或是命不久矣!”
毕竟,在很多影视剧中,或是身边,就有很多这样活生生的案例。那脑萎缩真会这样吗?患病早期又有哪些身体反应呢?

日常生活中,大家听到脑萎缩,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老年痴呆。
后者不仅让患者自身陷入“孤岛”,同样给家人带来无尽痛苦。
但其实,大家无需过度的恐慌,它们两者虽然有很多交集,但准确的来说,脑萎缩其实并不能和老年痴呆症(如阿尔茨海默病)划等号。
后者主要表现是在认知功能上的衰退(如记忆力丧失)和行为异常(如大小便不能自理)等,而前者是脑结结构的一种衰退。有可能是伴随着后者一起出现的一种身体变化,但不一定就是它引起的,它们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临床上,也有很多萎缩严重的患者最终也未出现老年痴呆症状。

其实脑萎缩的本质还是在于,正常的脑细胞由于各种原因(如损伤、退化等)慢慢的死掉了,这个时候一些胶质细胞(如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就开始大量的繁殖,以代替死亡细胞所空出来的区域。它们虽然可以为大脑提供营养,但是却无法像神经细胞一样处理复杂的信息传递,脑功能自然也就会下降,大脑的形态也就会发生改变(如脑回缩窄变细、脑沟扩大变宽等)。
其中一部分,是由于生理性自然老化所引起的。
通常超过六十岁之后,随着年龄增加,我们大脑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现象,受基因遗传因素所影响,神经细胞会慢慢的且持续的减少。

而与中青年相比,步入老年之后脑血管血管壁不断增厚,弹性也会逐渐下降,变硬,变得狭窄,这就会使供应大脑的血流相对减少。神经细胞对于血液的敏感性很强,轻微的血流改变都会干扰正常神经细胞的代谢,就会加速一些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生理性萎缩患者,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比较爱忘事。
比如出门后,可能一瞬间想不起来自己出来时有没有关门。但一般对日常生活不会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依然可以正常的社交、活动等。面对生理性的退化,大脑在一定义程度上是具有代偿能力的,多数患者不必过于忧心。临床上多数不是很严重的患者都不需要药物治疗,很多患者通过生活干预,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衰老的过程。

而另一部分,则主要是由于疾病及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的病理性萎缩。
可出现在全年龄段,尤其是六十岁之前,认知功能多数会出现严重的衰退。
常见的比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β—淀粉样蛋白的生成和清除平衡被打乱,淀粉样蛋白就会大量沉积到大脑中,使神经细胞大量死亡,脑组织自然也会出现萎缩。而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患者,则会出现脑部多发性缺血坏死灶,大脑血液无法得到正常供应,神经细胞就会由于缺血缺氧而受损死亡,同样也会出现萎缩。
还有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肝性脑病等疾病,都会损伤大脑神经元出现组织萎缩。

同时,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加剧认知功能的衰退。
比如熬夜,会打乱正常的生物钟昼夜节律,使大脑得不到正常的修复和代谢;烟草中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进入体内会刺激大脑,损害正常神经细胞;酗酒同样会使酒精中的乙醛对大脑神经产生毒性作用。
长期久坐,不爱运动,则会使全身血液循环出现问题,影响颅内充足营养物质的输送;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则是通过诱发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来间接损害血管,对大脑神经造成进一步损伤,增加脑萎缩风险。

不同于生理性原因,病理性原因所导致的神经细胞严重损伤、死亡,往往会超出大脑的代谢能力。造成颅内多个区域同时受损,影响信息的存储、检索等复杂功能。
并随着患病时间的增长病情逐渐加重,有些患者病情进展十分迅速,对生命具有严重的威胁。患者的生存期往往与和早期干预的时机有很大关系。早期的干预虽然无法改变结局,但却可以延缓认知功能丧失的出现。
尽早的发现脑萎缩并及时对症治疗十分关键。那在大脑刚开始萎缩的时候,身体又会出现哪些反应呢?

此类疾病根据萎缩部位的不同,身体出现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如果是大脑皮层广泛性的组织萎缩,常常会出现记忆障碍、痴呆、行为障碍等问题;而如果是大脑特定区域的组织萎缩,则主要表现为性格行为改变(如多疑、暴躁等)等特定问题。
但总的来说,大脑开始萎缩时,身体通常会出现以下4个明显反应。

1、记性变差,总爱忘事
脑萎缩刚开始的时候,随着神经元数量的减少,一些储存记忆的区域(如海马体区等)就会相对弱化,已经被储存的记忆会逐渐丢失。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也会在各种因素(如脑供血不足等)诱导下逐渐减弱,使新的记忆在储存的时候出现偏差。
这也就使患者在早期会出现记性变差,总爱忘事反应。
比如前一天午饭忘记吃过什么,或是拿到银行卡忘记密码等。由于记忆的丧失,在早期患者还会频繁的去问同一个问题,因为刚得到的答案很快就会被忘掉。这将给患者和家人生活都带来很大的困扰。

2、身体协调能力降低,常磕磕碰碰
我们的行动力受大脑控制,当出现脑萎缩的时候,相关的神经细胞数量减少,会直接使运动传递信号出现延迟,或是准确性下降。
患者在早期就会出现肢体协调能力降低,空间定位能力出现偏差,常发生磕磕碰碰。
就比如,在室内走路的时候经常会磕到桌子、凳子;穿衣服拉拉链总是对不上齿;或是倒水的时候明明是在往杯子里倒,但却偏离了路线,需要反复尝试几次才能对准。
尤其是在一些精细动作上和需要快速反应的动作上,常会出现卡壳,或是反应慢半拍。
长期下去不仅增加了磕碰摔伤的风险,还会慢慢失去生活的自理能力,不得不需要身边常有家人照顾。

3、情绪波动大,时而暴躁时而孤僻
动不动就爱发脾气,有时候又会陷入莫名其妙的自卑中,觉得被世界孤立了,这也可能是脑萎缩的早期反应。当与情绪感知相关的脑区出现萎缩,情绪的传递就会出现问题,可能变得过度敏感,也可能变得过度情感迟钝。
有些患者会因为一些日常的琐碎小事就勃然大怒,无缘无故的摔东西,对家人或陌生人突然的拳打脚踢,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些患者则是变得很懒,不愿意出门社交,不愿意与人交往,对于外界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对家人表现出极度的冷漠。
并且,这些波动还会出现反向的昼夜节律,就比如白天人十分萎靡不振,到了晚上反而越来越精神,躁动不安。长期下去,患者自身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焦虑症、躁郁症等心理问题,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很恶略,使双方都陷入痛苦之中。

4、说话变得结结巴巴,与人交流变困难
日常中,当说话开始结结巴巴,总是重复一个字或词的时候,也要开始警惕这可能是语言中枢退化,脑萎缩的早期预警。语言中枢掌管着对于语言的理解、表达等,一旦出现神经元受损,相应的功能也会逐渐丧失。
刚开始可能就会出现在对一件事情叙述上词不达意,话到了嘴边就是无法很好的表达出来,取而代之的是频繁重复的“这个、这个……”“就是、就是……”此类词,或是反反复复停留在某个字上,如“我我我喝水”,出现结巴问题。

随着自身语言系统崩塌,同时还会对其他人所说的语言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无法很好的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尤其是一些逻辑性的问题上。
这不止会导致与人交流出现很大的问题,还会误解对方是在故意刁难自己,加剧与人沟通难度。
就比如患者针对某件事发表看法后,由于词不达意,对方并没有听懂,可能会礼貌性的问一下,但患者就会觉得自己讲的很明白是对方在故意为难自己,继而产生很大的负面情绪,让双方的关系陷入僵局。
这些早期的反应如不加以干预,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更会给他们生活及家人带来巨大的负担。

想要延缓脑萎缩的发生,不妨从营养素补充,饮食、生活调节及运动等多方面入手。
就比如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近年来一直被科学界认为是脑萎缩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它的代谢主要又依赖于维生素b族(如VB2、VB6、VB12、叶酸等)营养素。
适度的补充此类营养素,可以将脑萎缩的速度降低约一半以上,尤其是叶酸的补充。
研究显示,超三周的适度补充叶酸、VB6以及VB12,三者连用可以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约五分之三。

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健脑三件套,即富含卵磷脂(蛋黄)、DHA(深海鱼类)及黄酮类化合物丰富的食物。
其中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柚子等)里面富含橙皮苷;浆果类水果(如蓝莓、草莓等)富含花色素;深绿色蔬菜(如菠菜、甘蓝等)则是富含槲皮素;豆类食物(如大豆、扁豆等)是富含异黄酮类物质;茶饮品(如绿茶、红茶等)则是富含茶多酚,它们都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及抗炎作用,其摄入量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的关系。
同时,尽量避免一些伤脑的食物,比如酒精、富含反式脂肪酸(炸鸡、人工奶油等)、过量的饱和脂肪酸(肥肉、棕榈油等)的食物、含糖饮品(如碳酸饮料、奶茶等)以及一些代糖食品(如烘培食品、调味酱料等)。

在生活方面,根据自身健康情况,每周至少要进行三至五次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并进行至少一次的力量训练(如俯卧撑、拉力器等);不要久坐,影响全身血液循环。
每天晚上最好在11点前进入睡眠状态,次日凌晨六点左右起床;午睡可选择中午一两点钟,最多不要超过半个小时;睡觉时不要将头蒙进被子里,以免造成脑缺氧。
最关键的是要拥有一颗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保持良好的社交互动。

总而言之,脑萎缩的发生通常是一个循序递进的过程。一部分属于生理性退化范畴,这是人体在自然衰老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中间一环。
针对这类情况大家不要过度的焦虑,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完全是可以延缓脑功能衰退进程的。
而对于另一部分由于疾病(如痴呆、血管疾病等)所引起的病理性萎缩,往往病情进展迅速,此时密切关注早期症状,并积极干预就显得十分关键。
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身边人出现总爱忘事,常爱摔跤,性格变得孤僻或是暴怒,以及说话开始结结巴巴,就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以免错过干预的最佳时机。

[1]杨洁,区腾飞,蒲蜀湘,et al.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不同部位脑萎缩的危险因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6, 42(10):7.DOI:10.3969/j.issn.1002-0152.2016.10.008.
[2]赫荣乔.早期综合干预有助延缓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J].科学通报, 2016, 61(32):3420-3427.DOI:10.1360/N972016-00100.
[3]王利平."脑萎缩"就是脑的体积变小吗?[J].健康生活, 2024(7):26-26.
提醒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