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河间,从前有种青茅草,据说可以当笔,你说这事玄吗?不。
传说秦始皇东遊大海,回朝途经赵都军城(河间古名),天色将晚,宿了。
这天晚上,皓月当空,月色如银,蝉声渐歇,蛙声如潮,秦始皇登高赏月,心血来潮,哼哼唧唧地吟起诗来,司砚官急忙研墨。谁知,墨研好了,却找不见了随身携带的毛笔。这下子可把司砚官急坏了。你想,司砚官能不急吗?秦始皇是位暴君,弄不好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啊!突然,急中生智,想到白天看见城郊有很多青茅草可以当笔。立刻弄来一支,用牙咬了咬,嘿!光滑柔软,跟真毛笔一模一样,连研好的墨带笔一同捧给秦始皇受用。

秦始皇笔蘸香墨,唰唰唰写下一首赏月抒怀诗,诗云:“扫六合兮四海一,驱骅骝兮走八极,名扬天下兮服四夷。”
写罢把笔一搁,连连夸:“好笔、好笔。”司砚官见秦始皇不但没有看出笔的破绽,还不住夸好笔,这才把一颗提到嗓子眼的心咕咚又咽到肚里。事虽瞒哄过去了,司砚官怕自己有欺君之罪。只好如实把青茅草当笔的真情述说了一遍。秦始皇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让司砚官走时多带上几支青茅草笔回宫。
自从秦始皇使用过青茅草笔,赵都军城的青茅草可就值钱了,不少外地商人前来赵都军城(河间)购买青茅草,回去制成青茅草笔赚了大钱,发了大财。到了北魏时,赵都军城改为瀛州,人们使用青茅草笔还很盛行。到了明代,大文人樊深亲手用青茅草笔撰写诗文、府志、县志,果然不亚于用兽毛制成的笔。可惜,后人对瀛州这种宝草不赏识,不知其利用,以致使瀛州的青茅草随同杂草湮没了。
讲述:金紫衡
搜集整理:左炳文
来源:《河间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