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系透明宝石的鉴定特征

王哥评文化收藏 2025-02-20 12:45:24

全文《各色系透明宝石的鉴定特征》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红色系透明宝石的鉴定特征;第二章:蓝色系透明宝石的鉴定特征;第三章:绿色系透明宝石的鉴定特征;本文是第四章:黄色系透明宝石的鉴定特征;第五章:无色透明宝石的鉴定特征。

金绿宝石

黄色系透明宝石是在珠宝商业市场较为常见的宝石品种,根据折射率值,基本按照从小至大的排列顺序,主要有玻璃、塑料、长石、水晶、方柱石、绿柱石、托帕石、碧玺、賽黄晶、磷灰石、尖晶石、钙铝榴石、金绿宝石、蓝宝石、锆石、榍石、白钨矿、锡石、合成立方氧化锆、钻石和合成碳硅石,共计21种。

01、玻璃

玻璃制品

01-1、观察

颜色呈浅黄、橙黄色;玻璃光泽;透明-不透明。

01-2、常规仪器检测

折射率1.470-1.700;密度2.30-4.50g/cm³;硬度5-6。

01-3、光性、荧光、多色性

非晶质体;荧光:多变,一般短波强于长波;多色性:无。

01-4、吸收光谱

不特征。

01-5、放大观察

放大观察有气泡、旋涡纹,浑圆状刻面棱线,表面可见划痕,色散强。

02、朔料

朔料制品

02-1、观察

颜色呈黄、橙黄色;玻璃光泽;透明-不透明。

02-2、常规仪器检测

折射率1.467-1.700;密度1.05-1.55g/cm³;硬度1-3。

02-3、光性、荧光、多色性

非晶质体;荧光:多变;多色性:无。

02-4、吸收光谱

不特征。

02-5、放大观察

放大观察有气泡、流动线,浑圆状刻面棱线;热针融化,并有辛辣味,触摸温感。

03、长石

长石(日光石)

03-1、观察

颜色呈绿黄、橙黄色;玻璃光泽;透明-不透明。

03-2、常规仪器检测

折射率1.522-1.570;双折射率0.005-0.010;密度2.55-2.75g/cm³;硬度6-6.5。

03-3、光性、荧光、多色性

二轴晶,正光性;荧光:无;多色性:弱。

03-4、吸收光谱

不特征。

03-5、放大观察

解理,聚片双晶,气液包裹体。

04、水晶

水晶

04-1、观察

颜色呈黄、金黄,柠檬黄色;玻璃光泽;透明。

04-2、常规仪器检测

折射率1.544-1.553;双折射率0.009;密度2.66g/cm³左右;硬度7。

04-3、光性、荧光、多色性

一轴晶,正光性;荧光:无;多色性:弱。

04-4、吸收光谱

不特征。

04-5、放大观察

色带,气液包裹体。

05、方柱石

方柱石戒指

05-1、观察

颜色呈黄色;玻璃光泽;透明-不透明。

05-2、常规仪器检测

折射率1.550-1.564;双折射率0.004-0.037;密度2.60-2.74g/cm³;硬度6-6.5。

05-3、光性、荧光、多色性

一轴晶,负光性;荧光:无-强,粉-橙色;多色性:弱-中。

05-4、吸收光谱

不特征。

05-5、放大观察

平行管状包裹体,针状、固态、气液包裹体,负晶;可具有猫眼效应。

06、绿柱石

绿柱石

06-1、观察

颜色呈黄、黄绿、橙-褐黄色;璃光泽;透明-半透明。

06-2、常规仪器检测

折射率1.577-1.583;双折射率0.005-0.009;密度2.67-2.75g/cm³;硬度7.5-8。

06-3、光性、荧光、多色性

一轴晶,负光性;荧光:黄绿;多色性:弱。

06-4、吸收光谱

无-弱的铁吸收线。

06-5、放大观察

固态、气液两相及气液固三项包裹体;可有猫眼、星光(稀少)效应。

07、托帕石

托帕石

07-1、观察

颜色呈黄、棕黄、褐黄色;玻璃光泽;透明-半透明。

07-2、常规仪器检测

折射率1.691-1.627;双折射率0.008-0.010;密度3.53g/cm³左右;硬度8。

07-3、光性、荧光、多色性

二轴晶,正光性;荧光:长波,无-中,橙黄、黄色;短波,无-弱;多色性:弱-中,褐黄/黄/橙黄。

07-4、吸收光谱

不特征。

07-5、放大观察

气液包裹体等,有时在空穴中见两种互不相融的液体和气泡;一组解理发育;猫眼效应(稀少)。

08、碧玺

碧玺

08-1、观察

颜色呈棕黄、绿黄色;玻璃光泽;透明-不透明。

08-2、常规仪器检测

折射率1.624-1.664;双折射率0.018-0.040;密度3.06g/cm³;硬度7-7.5。

08-3、光性、荧光、多色性

一轴晶,负光性;荧光:无;多色性:中-强,深-浅不同的体色。

08-4、吸收光谱

不特征。

08-5、放大观察

裂隙多,管状及线状气液包裹体;有猫眼效应,变色效应(稀少)。

09、赛黄晶

赛黄晶

09-1、观察

颜色呈浅-深黄色;油脂-玻璃光泽;透明。

09-2、常规仪器检测

折射率1.630-1.636;双折射率0.006;密度3.00g/cm³左右;硬度7。

09-3、光性、荧光、多色性

二轴晶,正/负光性;荧光:长波,无-强,浅蓝-蓝绿色;短波,较长波弱;多色性:弱。

09-4、吸收光谱

部分可见580nm双吸收线。

09-5、放大观察

气液、固态包裹体。

10、磷灰石

磷灰石

10-1、观察

颜色呈浅黄、绿黄色;璃光泽;透明-半透明。

10-2、常规仪器检测

折射率1.634-1.638;双折射率0.002-0.008;密度3.18g/cm³左右;硬度5-5.5。

10-3、光性、荧光、多色性

一轴晶,正光性;荧光:长、短波均显紫粉红色;多色性:弱。

10-4、吸收光谱

可见580nm双吸收线。

10-5、放大观察

气液、固态矿物包裹体;可见猫眼效应。

11、尖晶石

橙黄色尖晶石

11-1、观察

颜色呈黄、橙黄色;玻璃光泽;透明-不透明。

11-2、常规仪器检测

折射率1.718;密度3.60g/cm³左右;硬度8。

11-3、光性、荧光、多色性

均质体;荧光:无;多色性:无。

11-4、吸收光谱

不特征。

11-5、放大观察

细小八面体负晶,可单个或指纹状分布;星光效应(稀少),部分有变色效应。

12、钙铝榴石(贵榴石)

钙铝榴石(贵榴石)

12-1、观察

颜色呈浅-深黄色;玻璃-亚金刚光泽;透明-不透明。

12-2、常规仪器检测

折射率1.740;密度3.61g/cm³左右;硬度7-8。

12-3、光性、荧光、多色性

均质体;荧光:无;多色性:无。

12-4、吸收光谱

不特征。

12-5、放大观察

短柱或浑圆状晶体包裹体,热浪效应;星光效应(稀少)。

13、金绿宝石

金绿宝石

13-1、观察

颜色呈黄、棕黄、绿黄色;玻璃-亚金刚光泽;透明-微透明。

13-2、常规仪器检测

折射率1.746-1.755;双折射率0.008-0.010;密度3.73g/cm³左右;硬度8-8.5。

13-3、光性、荧光、多色性

二轴晶,正光性;荧光:长波,无;短波,无-黄绿色;多色性:弱-中,黄/绿/褐。

13-4、吸收光谱

在445nm为中心的强吸收带。

13-5、放大观察

指纹状包裹体,丝状物,透明宝石可见阶梯状滑动面或双晶纹;星光效应(稀少)。

14、蓝宝石

蓝宝石

14-1、观察

颜色呈橙黄-微棕黄色;玻璃-亚金刚光泽;透明-不透明。

14-2、常规仪器检测

折射率1.672-1.770;双折射率0.008-0.010;密度3.95-4.05g/cm³;硬度9。

14-3、光性、荧光、多色性

一轴晶,负光性;荧光:长波,无-中,橙黄、橙红色;短波,弱,红-橙黄色;多色性:强,黄/橙黄。

14-4、吸收光谱

450nm吸收带或450、460、470nm吸收线。

14-5、放大观察

平直色带,负晶,指纹状,雾状、丝状及矿物包裹体,可有六射或十二射星光(罕见)。

15、锆石

锆石

15-1、观察

颜色呈绿蓝、绿色;玻璃-亚金刚光泽;透明-不透明。

15-2、常规仪器检测

折射率1.925-1.984;双折射率0.001-0.059;密度4.60-4.80g/cm³;硬度6-7.5。

15-3、光性、荧光、多色性

一轴晶,正光性;荧光:无-中,黄-橙黄色;多色性:弱。

15-4、吸收光谱

可见2-40多条吸收线,具653.5nm特征吸收线。

15-5、放大观察

愈合裂隙,矿物包裹体;双影明显。

16、榍石

榍石

16-1、观察

颜色呈黄、橙黄色;金刚光泽;透明-半透明。

16-2、常规仪器检测

折射率1.900-2.034;双折射率0.100-0.135;密度3.52g/cm³左右;硬度5-5.5。

16-3、光性、荧光、多色性

二轴晶,正光性;荧光:无;多色性:中-强,浅黄/褐橙/褐黄。

16-4、吸收光谱

有时可见580nm双吸收线。

16-5、放大观察

指纹状、矿物包裹体,双晶;双折射大,后刻面棱线清晰;色散强(0.051)。

17、白钨矿

白钨矿

17-1、观察

颜色呈浅黄、橙黄色;玻璃-金刚光泽;透明-半透明。

17-2、常规仪器检测

折射率1.920-1.937;双折射率0.016;密度5.80-6.20g/cm³左右;硬度4.5-5。

17-3、光性、荧光、多色性

一轴晶,正光性;荧光:短波,蓝色或黄色;多色性:弱。

17-4、吸收光谱

黄区、绿区,特别是584nm处具钕的弱吸收线。

17-5、放大观察

气液、固态包裹体。

18、锡石

锡石

18-1、观察

颜色呈黄色、黄褐色;金刚光泽;透明-不透明。

18-2、常规仪器检测

折射率1.977-2.093;双折射率0.096-0.098;密度6.95g/cm³左右;硬度6-7。

18-3、光性、荧光、多色性

一轴晶,正光性;荧光:无;多色性:弱。

18-4、吸收光谱

不特征。

18-5、放大观察

常见色带;双折射大,后刻面棱线清晰;色散强(0.071)。

19、合成立方氧化锆

合成立方氧化锆

19-1、观察

颜色呈黄、橙黄色;金刚光泽;透明-半透明。

19-2、常规仪器检测

折射率2.140-2.160;密度5.80g/cm³左右;硬度8.5。

19-3、光性、荧光、多色性

均质体;荧光:短波强于长波;多色性:无。

19-4、吸收光谱

不特征。

19-5、放大观察

洁净、有时含有渣状包裹体或气泡;色散强(0.060)。

20、钻石

黄钻石

20-1、观察

颜色呈深黄、褐黄色;金刚光泽;透明-半透明。

20-2、常规仪器检测

折射率2.417;密度3.52g/cm³左右;硬度10。

20-3、光性、荧光、多色性

均质体;荧光:黄-橙黄色;多色性:无。

20-4、吸收光谱

408、415、425、445、460、475nm吸收线。。

20-5、放大观察

点状、羽状、天然矿物包裹体;生长纹,解理面,刻面棱线锋利;色散强(0.044)。

21、合成碳硅石

合成碳硅石

21-1、观察

颜色呈浅黄、绿黄色;亚金刚光泽;透明。

21-2、常规仪器检测

折射率2.648-2.691;双折射率0.043左右;密度3.22g/cm³左右;硬度9.25。

21-3、光性、荧光、多色性

一轴晶,正光性;荧光:无-弱,橙色;多色性:弱。

21-4、吸收光谱

不特征。

21-5、放大观察

可见金属球状、白点状包裹体呈线状分布,双折射大,后刻面棱线清晰;色散强(0.104)。

彩色宝石

作者:王建泉

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 、NGTC 宝石学家、黑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客座教授。

注释: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系统宝石学》、《有色宝石学教程》和《珠宝首饰检验》以及网络软文等。欢迎广大宝友提出宝贵意见。如转载需标注来源。

0 阅读:4

王哥评文化收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