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给唐僧一本通关文牒,110个国王无人敢懈怠,究竟写了啥?

文史达观 2025-04-27 13:52:55

在《西游记》中,唐僧每到一个国家,都要去倒换通关文牒。

小时候不太懂通关文牒到底为何物,为什么要倒换?

其实,古代的通关文牒相当于今天的护照和外交照会的结合体,是国家间正式往来的凭证。

在唐代,那种文书称为“过所”或“公验”,是国家发给因公出行人员的通行证明。

上面会详细注明持证人的身份、出行事由、随行人员以及途经路线等信息。

由此,当时唐太宗发给唐僧的通关文牒绝非普通文书,而是具有特殊政治分量的国书。

据《西游记》描述,那份文牒上盖有唐朝皇帝的玉玺,用最正式的官方文书格式写成,代表着大唐帝国对取经事业的支持和背书。

正因如此,唐僧每到一个国家,只要拿出通关文牒,几乎所有的国王都十分客气,没有人敢阻拦他。

如,西游记第二十九回,唐僧一行到了宝象国,国王见文牒后,立即设宴款待,并请唐僧降妖。

三十七回,到了“乌鸡国”,国王(实为妖怪)见到文牒,不敢怠慢,假意礼遇。

第四十五回,到了“车迟国”,国王虽崇道灭僧,但因文牒乃大唐国书,仍给予通行。

第五十四回,唐僧等人到了“西梁女国”,女王见文牒后,不仅放行,还想招唐僧为夫,上演了一场浪漫的爱情故事。

第八十四回,到了“灭法国”,国王原本要杀僧,但见是大唐御弟,最终放弃迫害。

那么,有很多人可能好奇,唐僧的通关文牒上到底写了什么内容,为何那些国王看到后都十分恭敬、客气呢?

在《西游记》原著中,唐僧的通关文牒内容首次完整出现在第二十九回,标题为《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

那一回中,唐僧师徒到达宝象国,国王查阅文牒时,原文详细记载了文牒内容。

牒云:

“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切惟朕以凉德,嗣续丕基,事神治民,临深履薄,朝夕是惴。

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皇后帝,三魂七魄,倏忽阴司,已作无常之客。因有阳寿未绝,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

感蒙救苦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孤魂。特着法师玄奘,远历千山,询求经偈。

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须至牒者。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

此外,在第一百回(《径归东土,五圣成真》)也提到了文牒的最终版本,并列举了所有盖印的国家。

三藏道:“总记菩萨之言,有十万八千里之远。途中未曾计数。只知经过了一十四遍寒暑。日日山,日日岭。遇林不小,遇水宽洪。还经几座国王,俱有照验印信。”

叫:“徒弟,将通关文牒取上来,对主公缴纳。”当时递上。太宗看了,乃贞观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给。太宗笑到:“久劳远涉。今已贞观二十七年矣。”

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凉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太宗览毕,收了。

以上文牒的内容,有几个关键点:

1、开头表明是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官方文书,强调唐僧是奉旨取经。

2、提到泾河龙王事件(李世民魂游地府,观音指引取经)。

3、“不灭善缘,照牒放行”是关键,要求各国不得阻拦,这也是唐僧一路畅行的根本所在。

另外,在整个文牒的内容中,还有几个重要的演变点:

1、最初只有唐僧一人名字(第二十九回)。

2、女儿国国王在第五十四回主动添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名字。

3、最终版本(第一百回)显示有110个国家的印章,证明唐僧确实走遍了西域各国。不仅完成了唐太宗的人物,也为以后《大唐西域记》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最后还有一点,为何西域诸国看到唐僧的通关文牒都表现的十分恭敬,这背后到底蕴藏着怎样的力量呢?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1、大唐的国威

贞观年间的唐朝正处于其鼎盛时期,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四夷宾服,天下乂安”。

那种强大的国力不仅体现在军事上,还体现在经济和文化吸引上,由此西域各国对大唐的使者唐僧十分恭敬。

2、文书制度的权威

唐太宗皇帝亲笔御印,文牒上盖有“九颗宝印”,代表着最高级别的官方文书。

在古代中国,“九”为极数,象征皇权至高无上。

尤其是那九颗印包括有皇帝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等不同用途的印章,构成了完整的授权体系,权威性极高。

3、宗教神圣性的加持

文牒中提到,取经是观音指引,又有一层宗教神圣性的加持。

在大唐时期,除了大唐十分信奉佛教,在西域诸多小国中也有很多信奉佛教。在宗教文化的加持下,使得各国国王更加谨慎和恭敬。

4、古代外交的潜规则

古代国书代表着国家尊严,在当时的国际体系中,对待国书的态度可能直接关系到国家存亡。

当时西域多数国家属于唐朝朝贡体系成员,按照礼制必须优待中央王朝的使者。

史载,疏勒、于阗等国每年都遣使朝贡,那种制度性安排强化了尊唐意识,由此看到唐僧自然会尊敬加恭敬。

另外,在当时密集的交往中,一国对唐使的态度会迅速传播。任何不敬行为都可能影响该国在其他政权眼中的信誉和地位。

正是基于以上几个原因,唐僧一路畅通无阻,几乎所有过往都是热情款待。

不过一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那都是小妖小怪的作祟,与各国的国王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和关联。

读者们,关于“唐僧通关文牒的内容与威慑力”,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0 阅读: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