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听到病人说:“大夫大夫,体检中心说我宫颈糜烂了,我是不是离宫颈癌不远了啊?我要不要去做街边广告上所说的微波、冷冻、激光、宫颈环形电切手术啊?!”
不可否认,很多女性一听到“宫颈糜烂”这个词,都会本能的紧张起来,仿佛得了很严重的疾病,但我不得不再次提醒各位女性朋友们,“宫颈糜烂”只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早在2008年,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就已经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个病名,之所以仍然称其为“糜烂”,其实不是真的糜烂,是因为在青春期后,只是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在雌激素作用下像外侧延伸出来,原始鳞柱状交接的内侧,由于覆盖的子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呈红色,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类似“糜烂”的表现,且凭借医生的肉眼是无法将其与炎症充血、宫颈癌前病进行区别的,所以,称之为”宫颈糜烂”,事实上,它只是柱状上皮向外生长,占据了宫颈的大部分面积而已。
那么“宫颈糜烂”和宫颈癌到底有没有关系呢?“宫颈糜烂”一定会出现癌变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早期子宫颈癌也可使子宫颈呈糜烂样改变,但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性感染,才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只有在“宫颈糜烂”的基础上,存在HPV感染,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宫颈癌。因此,宫颈癌的筛查十分必要。目前宫颈癌的筛查多采用细胞学检查和(或)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的"三阶梯"程序,确诊依据为组织学诊断。
所以,“宫颈糜烂”到底需不需要治疗呢?这里想要告诉大家,当“宫颈糜烂”无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淋病奈瑟菌、单纯疱疹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时,通常是无临床症状的,或仅表现为分泌物增多,不需进行治疗,而当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或脓性,且有异味,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外阴瘙痒或不适时,一定要采取专门的处理措施,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