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李德生的儿子李和平,立下了一个大功、奇功

野史转记 2025-04-18 15:06:59

1979年2月,由于越南频繁的敌对行为,中国决定采取军事行动,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以遏制其过激行为。

在随军出征的队伍里,有个特殊人物,他就是开国少将、中央副主席李德生的儿子李和平,当时担任第12军36师106团的副团长。

某日下午,李和平被指派了一项关键行动:攻占敌方的一处坚固据点。

通常情况下,这类任务本应由基层单位执行,但师部和团部却指派副团长李和平亲自负责。这一安排表明,此次任务绝非寻常,而是具有特殊重要性,需要更高级别的指挥员直接参与。

根据最新情报,敌方在此区域秘密建造了数十座地下碉堡,这些防御工事坚固难攻,地形复杂,重型装备如坦克无法通过。这些碉堡成为我军推进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严重阻碍了我们的前进路线。

李和平接受任务后,亲自带领侦察员进行了多次实地勘察,对战斗开始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模拟演练,直到完全确定胜算才正式行动。

战斗一开始,我军就抓住了越军的防守漏洞,迅速攻占了这片暗堡群。拿下阵地后,我们立即进入工事内部,开始部署防御。这次行动完全出乎敌人意料,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给对手任何反应的机会。

然而,越军显然不会轻易放弃这一战略要地,迅速调集了数倍于我军兵力的部队进行反击,目标直指重新控制该区域。通过侦察,他们得知我军由一位副团长指挥,因此嚣张地宣称要生擒这位副团长。

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李和平迅速采取行动,一方面紧急请求增援,另一方面立即组织兵力准备迎战。

就在这节骨眼上,越军又有一支队伍经过,二话不说就投入了战斗。这下子,双方的实力对比更加悬殊了。

李和平指挥部队利用防御设施,成功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然而,敌军增援不断抵达,我方援军却迟迟未到。面对严峻形势,李和平和全体官兵都留下了遗书,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就在这节骨眼上,对方察觉到我方处境不妙,立刻倾巢而出,密密麻麻地朝我们压了过来,想一举抢回地盘。

情况紧急,李和平注意到敌军阵型紧凑。他灵机一动,想到可以利用火炮攻击。尽管增援部队无法迅速抵达,但后方的炮火能迅速覆盖该区域。

李和平迅速发出指令,要求所有士兵立刻进入防御工事。他随即拿起步话机,高声呼叫道:“炮兵部队,立即行动!向我所在位置开火!坐标是……”

不出所料,仅仅过了几分钟,后方的炮兵部队就对整个阵地展开了密集的火力打击。顷刻间,炮弹如雨点般落下,爆炸声此起彼伏,整个战场被熊熊烈火映照得通红。

李和平采取了一种近乎同归于尽的战术,完全出乎敌人的预料。由于对方部队的阵型过于紧凑,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让大批越军士兵当场丧命。这种极端的作战方式让敌军措手不及,密集的人员部署反而造成了更大的伤亡。爆炸瞬间,许多越军士兵被巨大的冲击力抛向空中,场面十分惨烈。李和平这种不顾生死的打法,在战术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战斗间隙,李和平率领残部冲出掩体,展开反击。敌方阵线瞬间崩溃,士兵四散奔逃。

李和平指挥众人搜集了充足的武器装备,随即安排人手加紧加固防御设施,为敌人即将发起的进攻做好准备。

我军增援部队迅速抵达战场,越南军队意识到战局不利,选择主动撤离该地区。面对我方兵力优势,对方判断继续作战已无胜算,最终决定放弃阵地。这一战术调整使得战场形势迅速扭转,我方成功巩固了防御阵地。

在这场关键战役中,李和平采取了一项出人意料的策略,虽然风险极高,但最终成功坚守阵地,圆满完成了艰巨的使命。凭借这一战的出色表现,李和平直接从副团长晋升为副师长。

李和平升任副师长后,他的身份背景依然鲜为人知。事实上,他是李德生的儿子,而李德生不仅是开国少将,还曾担任中央副主席和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这一关系在军中并不为多数人所知晓。

李和平很早就参军了。他听从父亲李德生的意见,主动要求去条件最差的地方工作。结果他被派到深山里头搞通信,在那儿一待就是整整六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从来没跟任何人提起过自己的父亲是谁。

李和平在部队表现出色,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候选人。然而,李德生认为这个名额应该留给更优秀的人,建议他继续留在部队接受锻炼。李和平没有提出异议,按照父亲的决定继续留在部队。

越南自卫反击战爆发后,李和平毫不犹豫地提交了参战申请,坚决要求奔赴前线。

最初,上级打算安排他在指挥部担任参谋,因为他是李德生的儿子。然而,李和平坚持要上前线参战,甚至首次请求父亲为他向组织说情。

李德生赞同这一安排,便向有关部门打了招呼,安排李和平到前线任职,担任第12军36师106团的副团长。

俗话说“将门出虎子”,李和平凭借自身的胆识和沉着,在越南战场上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完全对得起父亲的期望。

0 阅读: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