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市场现在的两大阵营,无非就是聚合平台和自营平台,这两家的争夺,这几年一直不分伯仲。
但是,现在行情好像是要变了。聚合平台开始逐渐占据发力,占据上风。根据8月16日,交通部发布的数据来看,7月份网约车行业订单量出现了显著变化,并首次公布了5家主要聚合平台的订单总量以及合规率。
高德打车、美团打车、携程用车、百度打车等聚合平台共完成了1.53亿单,占比22%,几乎是网约车市场五分之一的江山。那么,聚合平台到底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
一、平台多
国内目前有近三百家网约车平台,也并非每个平台都跟滴滴、T3出行这样是有资本和后台的大佬,其中更多还是籍籍无名的小辈。
小辈也有生存下去的需求,面对网约车垄断者轻易的碾压,他们也需要找寻合理的生存空间,聚合平台的出现,可以说给了他们救命稻草。
因此,别看它们小,但是拧成一股绳,也是足以让很多头部大佬都忌惮的力量。
二、竞价多
聚合平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给了乘客足够的选择空间。
打开界面,可以同时看到几家价位不等的网约车平台可供选择,如果想要省钱,就从经济类型里面选,如果要舒适,就从舒适型里面选。
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借助了自己原本的流量优势,可以说是互惠互利。聚合平台从网约车平台那里拿钱,网约车平台从聚合平台那里拿流量。
三、劣势
聚合平台优势多多,但是劣势也明显,当然这劣势主要是针对司机来的。
首先就是钱少,竞价订单给了乘客便宜,但是“克扣”了司机的钱。同样的出行路程,乘客会在斑马快跑、安安用车、一喂顺风车等平台中选择更便宜的,这个自然无可厚非。
只不过加剧了司机和平台之间的内卷,这也是前几天极低价网约车订单出现的原因,不少5块钱甚至2块钱的特价单,成了压在司机胸口的巨石,闷闷的喘不过气。
接吧,亏本。不接吧,平台又“有意见”。这种把网约车司机当公交车来使唤的现象,也是聚合平台下的弊端。
这是滴滴用户注册不了,用户没有办法只能用其他平台。这个数据根本没有可比性,滴滴无法注册新用户,老用户还因为各种原因突然不能使用。我就是因为上个订单没有付款,再次打车时付款要输验证码要重新登录,结果提示国家规定不能使用,再也用不了。
自己写给自己看,自己演,自己编,自己评,自己夸
缺德平台附近不派单,非要几公里外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