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2 日,来自江西的网友@3 号在网上分享了一段夜钓视频,讲述自己这次不寻常的垂钓经历。他直言,钓到这条鱼时,着实吃了一惊,庆幸是在城市河道垂钓,要是在野外,没准得被吓得不轻。
江西一男子夜间垂钓,钓上半截淡水鱼,网友直呼:赶紧弃杆离开!
视频配文简洁明了:“钓一条鱼的场景常见,钓两条鱼的也不算稀罕,可钓上半条鱼,这还是头一遭碰到。”从视频中能看到,博主钓起的是条个头不小的青鱼,估摸约有 5 斤重。这条青鱼在水中有气无力地挣扎着,显然并非被遛累,因为其臀鳍后的尾部竟完全不见踪迹。截面血肉外翻,似乎刚遭遇不幸不久就被钓了上来。如此情形,博主估计也不敢将鱼带回家食用,毕竟不知鱼究竟遭遇了何事。而博主未透露如何处理这条鱼,着实令人好奇。
此视频引发网友热议,部分网友开始宣扬一些惊悚言论,称这是不祥之兆,建议博主赶快回家,甚至让博主把鱼竿都扔了。想必他们是联想到“死鱼正口”这类民间怪谈。所谓“死鱼正口”,即死掉的鱼却被鱼钩挂住鱼嘴,如同活鱼般被钓起。在民间传说里,这被认为是水鬼在吸引钓鱼人靠近,以便趁机将人拖入水中,让人溺亡后,水鬼便可投胎转世。总之,遇到这种情况就被视为不祥,预示近期可能灾祸临头。但这种说法毫无科学依据,“死鱼正口”多是巧合,并非什么“水鬼索命”。
这条鱼究竟经历了什么?评论区网友众说纷纭。不少网友猜测是鳡鱼所为。鳡鱼,民间俗称“水老虎”,足见其给人的印象之凶猛。鳡鱼最大体长近乎 2 米,堪称淡水水域的霸主。其强悍不仅在于体型,更在于出色的狩猎能力。鳡鱼嘴呈尖锥形,上下颌修长且闭合紧密,流线型身形使其在水中高速突袭时阻力甚小,最高时速超 60 公里。捕食时,鳡鱼瞬间张嘴,利用负压“吸入”猎物,再借助强韧的咽喉齿完成猎杀。鳡鱼口腔内虽无锋利颌齿,但其咽喉部布满数排锯齿状圆锥形咽喉齿,与头骨基枕骨的角质垫构成“磨盘结构”。猎物被吸入后,咽喉齿迅速咬合,通过挤压和碾磨将猎物粉碎。虽暂无鳡鱼咬合力的直接测量数据,但从其捕食行为可知,鳡鱼能轻易咬穿比自身小的鱼类的鳞片与骨骼,咬断猎物并非难事,成年鳡鱼甚至能吞食自身体长三分之一的猎物。
然而,也有网友觉得可能是船的螺旋桨将鱼打断,这一说法确有一定可能性。但该网友还称鳡鱼不会攻击这么大的鱼,且鳡鱼无牙咬不断鱼,此言论遭到评论区众多网友嘲笑,大家都认为他肯定没钓过鱼。螺旋桨能打断鱼,主要源于其高速旋转的物理特性与水流动力学的共同作用。螺旋桨叶片多为金属材质,边缘锋利且硬度极高,运行时转速可达每分钟数百至上千转,叶尖线速度超 30 米/秒。当水生生物被螺旋桨后方低压区吸入,会直接遭受高速旋转叶片的切割或撞击,其动能足以切断各种水生生物的骨头和肌肉组织。螺旋桨运行还会引发剧烈湍流,水流中不同方向的剪切力可撕裂水生生物身体,空泡效应产生的局部高压冲击波甚至可能破坏鱼类内脏。
对于鳡鱼和螺旋桨这两种猜测,博主却认为都不对。他表示当地河道既无船只通行,也不存在鳡鱼,从根源上排除了这两种可能性。博主觉得是电站发电导致鱼身断裂。
水力发电站运转时,其水轮机的高速旋转及复杂水流环境,确实可能威胁到经过的鱼类。水轮机叶片通常每分钟旋转数十至数百转,叶片边缘线速度超 15 米/秒,鱼类随水流进入涡轮区域,会与叶片剧烈碰撞或被锋利边缘切断躯体,对体型较大的鱼可能造成脊柱断裂或肢体粉碎性损伤。此外,水轮机运行时不同区域会出现极端压力变化:水流进入涡轮前的高压区可能压伤鱼类内脏,涡轮后方的低压区则可能引发“减压病”,使鱼类体内溶解气体形成气泡,堵塞血管或破坏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