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这个世界正在逐渐变得魔幻,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全球经济的走向也将更加扑朔迷离。
今年3 月,德国宣布将投入1万亿欧元的超级计划,突破宪法“债务刹车”机制,计划废除对军费开支的限制,也就是未来德国的国防开支将没有上限,可以投入任意且大量的资金加强国防力量,德国宣布将“不惜一切”保卫自己。

这一决定意味着德国战后80年一直保持的低调战略到此结束,欧洲乃至世界的地缘格局都将迎来重大转变。
川普暂停对乌军援,还推动美俄谈判,欧洲的安全感一下就没了,甚至还传出要退出北约的消息。战后的德国在安全和军事上依赖美国的保护,但现在川普很明显不愿意继续提供这种“服务”,德国以后怎么办,这成了德国首要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同时,大俄在占据乌东四州之后,不可能停下针对欧洲的脚步,这一点德国非常清楚,整个欧洲也很明白,如果美国不保护,大俄还要继续“扩张”,那么欧洲唯一的选择就是靠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战车机器”的觉醒成为了偶然中的必然,这个时候德国需要考虑重新掌握自己的战略主动权和自身安全,近期德国汽车制造商正在转向武器装备的生产,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宣布启用2家工厂生产国防相关机器设备。
德国这一次1万亿欧元的投资计划,主要包括10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4000亿欧元的扩充军备计划,以及5000亿欧元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首次将军事提升到与经济发展同等水平的高度。

但是,万亿豪赌的背后,也有多重危机。一方面,德国经济已经连续两年不景气,GDP持续负增长,能源成本高、数字化转型缓慢、制造业外流等这些问题全都堆在了一起,成了结构性的大麻烦。
另一方面,俄乌冲突后,“北溪事件”让德国能源命脉的脆弱暴露无遗,高价的能源成本是德国制造业发展以及未来发展军工的一大阻碍。同时,德国军工荒废这么多年,现在重启军事投资,短期内还是要依赖从美国进口,实际上是对美国军工复合体的“供养”。
从长远来看,德国这一次重启“战争机器”,背后要依赖财政的大规模刺激和支出,对军工领域的巨额投入将改善德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和未来前景,德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会发生重大转变。
那么,德国未来这些年如何拿出1万亿欧元的巨资?其实就是提升财政赤字规模,目前德国的负债率在G7国家中是最低的,这也意味着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德国的想法是通过大规模举债投入军工,发展国防,刺激经济增长,只要经济持续增长,那么赤字水平就会下降,形成良性导向。

毕竟,摆在德国面前的只有这一条路,没有其他选择,形势在发生转变,德国也需要改变,德国重启“战争机器”对其自身将带来经济模式的转变,同时也会带动欧洲整体的国防开支增长,进而导致世界局势加速转向,保持了几十年相对稳定的环境正在被撕开一个口子。
欧盟27个成员国GDP总量接近20万亿美元,即使拿出GDP的3%去投入国防,这个数字也将达到6000亿美元,而大俄去年的国防预算为1100亿美元,这种失衡会让大俄加速国防的投入,也将改变世界形势的走向。
德国这么做,其实就是拿财政信用去换战略转型的机会,昔日靠中美俄“供养”的时代结束了,无论是经济转型,还是自身安全,现在种种形势都在逼着德国去寻求改变,无论最终转型成功与否,但此举对世界带来的冲击和改变已经开始了。

对世界来说,德国战车重启这件事,既是提醒也是启发:当全球化的红利减退,各国可能都会在“安全”与“发展”、“债务”与“生存”之间做出艰难选择。这一场豪赌背后,是德国对未来财力的透支,还是对自身宿命的解脱,或许只有莱茵河畔的工厂会向历史倾诉答案,但世界是否已准备好迎接一个割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