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维权神器”到“历史产物”,电商平台集体取消仅退款政策背后,是行业反内卷还是消费者权益倒退?

刘小巷 2025-04-22 21:12:10

2025年4月,国内主流电商平台集体宣布取消“仅退款”政策,这一曾经被消费者视为“购物保障”的功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消息一出,迅速登上热搜,网友争论不休:有人拍手叫好,认为终于遏制了“羊毛党”;也有人忧心忡忡,担心维权成本大幅提高。这场变革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行业变局?

一、从“消费者福音”到“商家噩梦”

“仅退款”最早由X多多在2021年推出,初衷是提升消费者体验——如果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未收到货,用户无需退货即可申请退款。这一政策迅速被X宝、X东等平台效仿,成为电商行业的标配。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问题逐渐暴露:

恶意退款泛滥:部分消费者利用规则漏洞,甚至伪造证据申请退款,导致商家损失惨重。有商家表示:“9.9元包邮的商品,退货率高达30%,根本赚不到钱。”

平台压力剧增:大量纠纷导致客服成本飙升,部分中小商家因频繁退款被迫关店。

最终,在商家集体抗议和监管部门的介入下,各大平台陆续调整政策,取消“仅退款”,改为更严格的退货退款流程。

二、新规落地,谁受益?谁吃亏?

商家松了一口气

“终于不用再被‘白嫖’了!”一位服装店主感慨。新规实施后,商家可以拒绝不合理的退款申请,减少恶意订单带来的损失。平台也推出信用评级体系,优质商家将获得更多流量支持。

消费者面临更高维权门槛

过去,消费者遇到问题可以直接申请“仅退款”,而现在必须先退货才能拿到退款。有网友吐槽:“如果快递显示签收但实际没收到,难道还要自己找快递公司扯皮?”对此,平台回应称,信用良好的用户仍可享受快速退款服务,但滥用规则的行为将被限制。

三、行业洗牌:从“低价内卷”到“服务竞争”

“仅退款”的取消,标志着电商行业从“价格战”转向“服务战”。未来,商家不能再依赖低价吸引顾客,而是要靠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赢得市场。同时,平台也在调整策略:

信用体系升级:用户的购物行为和退款记录将影响信用评分,恶意退款可能被限制购物权限。

纠纷处理更透明:平台引入AI审核,减少人工干预,提高退款效率。

结语:平衡才是关键

“仅退款”的取消,不是简单的“站队商家”,而是电商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如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避免规则被滥用,仍是平台需要解决的难题。

网友热议:

“早该取消了!有些人就是专门薅羊毛!”

“以后遇到问题怎么办?难道只能自认倒霉?”

这场变革,你怎么看?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