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见万宜讯—2025年4月22日,汽车新锐全媒体联盟主办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峰会在上海举行,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等近百名政产学研代表参会。峰会聚焦当前汽车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围绕新能源汽车安全、智能驾驶规范、全球化布局等议题展开深度讨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十年全球第一,汽车出口量2025年一季度达154万辆,同比增长16%。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尽管当前出口增速较2024年同期有所放缓,但中国车企在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的布局正逐步深化。“全球南方国家市场的增量空间,仍然是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支撑。”他指出。
针对产业转型痛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强调:“新能源汽车安全必须作为底线。”他直言目前行业存在对智能驾驶技术夸大宣传的现象,可能误导消费者认知。这一观点得到与会企业的积极响应。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从宏观经济视角提出发展建议。这位曾在一汽工作十余年的经济学家指出,当前汽车消费对稳定经济大盘作用显著:“相比楼市股市,车市更需政策持续发力。”他呼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推动下沉市场服务网络完善。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县域市场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21%,但充电桩覆盖率不足35%的问题依然突出。
国家信息中心新能源汽车业务副总监殷丹在峰会主旨演讲中,系统剖析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在政策驱动效应下,15万元以下中低价位市场持续扩容,自2023年二季度起,该细分领域市场份额保持逐季增长态势;纯电车型凭借微型车市场突破实现渗透率新高,但需警惕3月A00级车型销量激增的偶发性波动;面对行业竞争格局演变,企业需着力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与运营效率,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峰会现场汇聚东风汽车、江汽集团、猛士科技、岚图汽车、吉利汽车等30余家车企代表,涵盖自主品牌、合资企业与新势力阵营。汽车新锐全媒体联盟会长樊先荣表示,当前行业既要应对外部贸易壁垒增强的挑战,也需化解智能化进程中的安全焦虑。“从产销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升,这是中国汽车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这场汇聚行业智慧的对话,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标注了新的坐标。这次峰会对于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也提供了良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