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营之中关羽只有两个朋友:一个真朋友,一个假朋友,他们都是谁

龍和影Jackiemovie 2025-04-07 15:16:12
前言

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却身披曹操的战袍,天下人都在看,他到底是忠是叛?

关羽竟然交下了两位朋友。一个与他惺惺相惜,情谊深重;另一个看似推心置腹,实则暗藏锋芒。

曹营之中,关羽的这两个朋友究竟是谁?谁才是他真正的知己,谁又是在算计他?

金兰之交

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张辽与关羽的相识堪称传奇。

那是在徐州之战期间,张辽还是吕布帐下大将,奉命攻打关羽等人的城池。

战场之上,刀光剑影中,关羽以情动人,以义服人。他不仅展现出了过人的武艺,更表现出了难得的胸襟与气度。

这让张辽在战场上放下了手中的刀。这一场不战而退的交锋,不仅种下了两人情谊的种子,更为日后的深厚友谊奠定了基础。

时光飞逝,命运弄人。不久后,吕布在下邳城被曹操围困,最终兵败被擒。张辽作为吕布的心腹大将,自然也难逃被俘的命运。

然而,面对曹操的招降,张辽却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气节。他不但拒绝投降,更怒斥曹操,展现出了宁死不屈的硬骨头精神。

当时的曹操,可是握有生杀大权的一方诸侯,这样的举动无异于自寻死路。果然,曹操震怒,命令刀斧手准备处决张辽。

就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关羽毅然站了出来。他不顾自己的身份地位,不惜向曹操下跪,为张辽求情。

在古人看来,男儿膝下有黄金,轻易不能折节下跪。能让威震华夏的关羽放下身段,单膝跪地,足见他对张辽情谊之深。

这一跪,不仅保全了张辽的性命,更跪出了两人生死相托的深厚情谊。

此后,张辽始终铭记这份救命之恩。当关羽被困于下邳城外土山之时,张辽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前去劝降。

他深知关羽的性格,更明白其中的难处。因此,他不是简单地劝降,而是以情理相劝,并为关羽向曹操争取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降汉不降曹",这看似是给关羽保留颜面,实则是在为关羽留下退路;

第二个条件是善待刘备二嫂,这是为关羽解除后顾之忧;

第三个条件是允许关羽在得知刘备下落后离开,这更是为关羽预留了离开的机会。

这三个条件,看似简单,实则处处为难曹操。

要知道,曹操当时已是东汉朝廷的实际掌权者,"降汉不降曹"这样的说法,无异于当面打脸。

而允许关羽随时离开的条件,更是在为曹操埋下一个定时炸弹。

然而张辽却凭借自己的诚意与智慧,成功说服了曹操接受这些条件。这不仅体现了张辽的聪明才智,更展现了他对关羽的真挚情谊。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关羽千里走单骑之时。当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后,便决定离开曹营。一路上,他过五关斩将,威震天下。

当他即将渡过黄河之际,却遭遇了曹操的心腹大将夏侯惇的围堵。

眼看一场血战在所难免,千钧一发之际,张辽再次挺身而出。他不但调停了夏侯惇与关羽的冲突,更主动承担起为关羽解释秦琪被杀一事的责任。

要知道,当时的形势下,包庇关羽无异于自找麻烦。然而张辽却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这份情谊,实在难得。

世事弄人

然而在曹营中,还有一个与关羽交情匪浅的人物——徐晃。

两人同为降将,又都是当世豪杰,自然惺惺相惜。在曹营期间,两人常常切磋武艺,品茗论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徐晃虽然武艺不及关羽,但为人豪爽大方,与关羽相处甚是投缘。他们常常在月下对饮,谈论天下大势,抒发胸中块垒。这般情谊,在当时的曹营中也算得上是一段佳话。

但世事难料,在襄樊之战中,这段情谊却迎来了戏剧性的转折。当时的关羽已经威震华夏,水淹七军的战绩让他声名大噪。

而徐晃作为曹营大将,奉命抵挡关羽的进攻。

当两军阵前相遇时,徐晃先是与关羽寒暄往事,说起昔日在曹营的种种回忆。这般叙旧,不仅勾起了关羽的往日情怀,更让他放松了警惕。

然而,就在气氛正浓之际,徐晃突然话锋一转。他高声向麾下将士宣布,谁若能取得关羽首级,重赏千金。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关羽一时难以接受。当关羽质问其缘由时,徐晃只说了一句"不敢以私废公"。这句话不但击碎了关羽的情谊,更动摇了他的战意。

那一刻,关羽恍然大悟,原来昔日的金兰之交,在利益面前如此不堪一击。

其实徐晃此举自有深意。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统帅,他深知关羽武艺超群,若是正面交锋,胜算渺茫。

因此,他精心设计了这场戏码。先以往日情谊为饵,勾起关羽的思念之情,让其放松警惕。再突然翻脸,以情谊的破灭来扰乱关羽的心智。

这招以情乱智的计谋,确实高明。果然,原本势如破竹的关羽,在心神受挫的情况下,竟也只能与徐晃战成平手。

情义两难

回望这两段情谊,恰似一面镜子,照出了乱世中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张辽与关羽的情谊,是超越阵营的生死之交。他们之间的友情,建立在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基础之上。即便身处敌营,依然能以性命相托。

这种情谊,穿越千年历史,依然让人感动。特别是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这样的情谊更显得珍贵。

张辽多次挺身而出,为关羽解围,更是体现了他对这份情谊的珍视。

而徐晃与关羽的情谊,则是一场随波逐流的露水情缘。表面上看似情深意重,实则经不起利益的考验。在大是大非面前,这份情谊显得如此脆弱。

徐晃的选择,或许也并非全然可责。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立场与选择。徐晃选择了大义,虽然伤害了情谊,但也符合其身份地位的要求。

这般抉择,也许正是乱世中的常态。

结语

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能有一段真挚的情谊,已是难能可贵。

张辽与关羽的情谊,恰如那乱世中的一抹亮色,为后人留下了一段佳话。而徐晃的选择,也并非全然可惑,不过是在情与义之间,选择了后者罢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