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10岁上大学的神童,如今却成了在家直接躺平的无业游民

品味红梦史说 2025-04-21 06:58:45

曾经名扬全国的神童——张炘炀,他本来可以拥有一个更好的前途,却在后来沦为了一名躺平青年。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位神童成为了今日的模样呢?这些年来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此时的他是否还能得救呢?

神童

张炘炀,出生于1995年的辽宁盘锦市。其实,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成为父母的梦想的载体,而他自己却不知道。

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他识字,五岁时,父亲托关系将他送入小学,其年龄本就比一般的孩子要小,按理说学习起来应该比较吃力。

但是其仅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其他孩子用一年才完成的课程。

同样,二年级的课程他也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三年级的课程相对于一二年级,课程本身更为难一些,用了他六个月的时间。

之后,他更是直接跳过了四年级的课程,直接升入五年级,两个月时间搞定一切。

在当时媒体直呼其为神童,而这个“名号”不仅为他带来的荣誉,更为他的思想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揠苗助长又岂能是好事呢?不过,其父母被各种赞誉之声包围,已经忘记了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张炘炀不知不觉成为了他们炫耀的资本,而他们自己却浑然不觉。

之后,他的学业完成速度更是神速,到了十岁时竟然参加了高考。

在这一次考试当中,张炘炀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实力,按照他自己的意思,他想再复读一年,争取考上一个更好的大学。

但是父亲为了保住这个最小大学生的称号,为了自己的面子,拒绝了儿子的这一请求,在他们看来,以儿子如此的年龄,能考上一个本科就已经证明其神童的身份。

小小的张炘炀在父母的安排下进入了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校长听说自己的学校来了一名神童,为避免神童在自己的学校被毁掉,其专门安排了老师对其进行辅导。

小小年纪就能享受到异于常人的教育待遇,他的前途可谓是不可限量。

他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大学的学业,并在大四这一年,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硕士。

由于长时间被成人的思维所影响,小小的他早就失去了这个年纪该有的快乐和影响,他一度觉得周围的人都不配和自己为伍。

他曾公开说过李白是自己的偶像,他最喜欢的诗句莫过于李白的诗句,从这位诗仙的诗句当中,他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灵魂。

其实,彼时的他也隐约觉察出自己命运的桎梏,这个桎梏不是社会上的舆论,而是来自于父母的束缚,父母对他的掌控欲太强,强到他根本无法做出自己的决定。

如同十岁当年的那个决定,他本来想再复读一年,以他的年龄来说,复读一年并不算晚,但是父母偏偏拒绝了他的请求。

他的父母正在以爱的名义对他进行捆绑,爱不一定会带来幸福和欢乐,有时候还会带来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

在其考入北京工业大学时,另外一个重大的机会同样在向他招手,德国的一所院校邀请其前去攻读研究生,条件是等其到了十四岁。

在那个年代,出国无论对于他来讲,还是对于他的父母来讲,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父母可以趁机从宣传儿子的主题中逃离出来,儿子也能趁机摆脱父母的束缚。

只是他的父亲害怕儿子从此离他们夫妇而去,根本不允许儿子走得那么远,只想儿子待在他们的身边。

这是其本科院校刘华教授给他创造的这次机会,刘华教授那个时候大概已经意识到这个孩子身上的问题,他之所以建议张炘炀到德国留学,就是基于此。

后来,他的教过他的周教授评价道:他和普通的博士生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优势就是年龄小。

这个问题更是一针见血,一语道出了真谛,年龄是一个不可更改的问题,他早晚会长大,早晚会失去自己的优势。

张炘炀却在社会的赞誉声中,逐渐被名利所左右,他告诉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在卖房子,在北京工作,只有这样才算是有出息。

那时候,他意识到北京的房价会涨,威胁父亲在北京给自己卖一套房子,否则自己就不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

父亲为了哄骗他去上学,在北京租了一间房子,骗他说这是买的房子。

结果当其意识到这所房子并非父亲所买时,北京的房价已经涨到其根本买不起的地步。

他生气,他愤怒,却都于事无补。博士毕业后,他本来有许多选择的机会,为什么偏偏选择躺平呢?

反思

当一个觉得自身非常优秀时,往往就会轻看这个社会的许多人,认为这些人不配和自己站到同一赛道上进行PK,这一思维会促使其做出很多不恰当的动作。

也使得他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自己天生就是干大事的人。

却不知其本人正是伤仲永事例的现代翻版,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长大以后的张炘炀其实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很多方面,他都比不上其他人,很多人就出生在罗马,而他却一直在寻找抵达罗马的路途。

他开始反思自己曾经的选择,他认为自己至少有三次改变命运的机会,而这三次机会均在父母的干涉下被一一丧失。

第一次机会是高考结束后的那个夏天,若是他能够坚持复读一年,说不定可以早四年抵达北京,在北京读大学与在天津读大学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第二次机会则是去德国读研究生。

如果上天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一定会义无反顾地前往德国,可惜啊!父亲当年怎么就替自己做了决定啦?

第三次机会则是在北京买房,如果父亲听从了自己的建议,在北京买一套房子,如今,这套房子的价格想必已经价值超过千万。

都是因为他们的错误抉择,使得自己一次次错失了最佳的发展时机。

当他把所有的过错都推给了父母时,自身自然就没有了任何奋斗的动力,因为他感觉自己就是父母手中的傀儡,自己只要安安分分地扮演好自己的傀儡角色就好。

他曾当着媒体的面提到过:“我的父亲欠我一千万,因为他没有听从我的建议买房。”

一个孩子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其思想多么偏执。

央妈曾对这一事件进行过评论:

家长用心良苦,小孩却要身心受苦,小小年纪就失去了本应该无忧无虑的童年,失去了本应该没有任何杂质的童心。

提前拥有了一些成人世界中的功利与虚荣,学校、家庭和社会大众应该进行反思。

可惜,没有人在反思,就连这个家庭成员之间都在互相责怪。

从以上案例当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教训,揠苗助长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取,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骄傲的资本。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自然成长,而不是被过早地扔到成人世界去消费,成为家庭和学校的宣传品。

如果整个社会都宣扬这种思想的话,那就证明整个社会都已病入膏肓,必须要赶紧医治。

当下,很多家长之所以焦虑,不正是因为社会的宣传吗?

在幼儿园要学小学的知识,在小学要学中学的时期,到了大学之后,那些被管控的孩子无所事事,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成为了“迷惘的一代”。

这就是集体揠苗助长的结果,我们的国家早就发现了这一问题,正在逐步把孩子从这种高压下解救出来,要让孩子没有那么繁重的作业负担,要让孩子真正地享受到童年的快乐。

考学并不是人生的唯一目的,人生是一个慢节奏的享受过程,若是把人生所有的目标都放到考学这一件事上,一旦这方面失利,这个人的心理将会造成多大的打击。

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允许人有不同的选择,就像允许花儿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一样。正是因为这些不同,这个世界才越来越精彩。

希望张炘炀能够从中意识到这个道理,抛弃昨日之种种旧我,丢掉躺平的思维,以今日之新我投入到当下的生活之中。

参考资料:

1、张炘炀 - 百度百科

2、大象夜读|16岁北航读博神童张炘炀如今无业,称满意现状“爸妈欠我一套北京房!”——大象新闻

1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