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丐说历史(东汉)92——窦氏爆发权倾朝野,仇人韦彪推上前台

不会数学和历史 2025-01-18 09:33:03



公元88年,汉章帝刘炟驾崩,年仅31岁。

这时,太子刘肇也不过10岁而已。

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个皇帝的重担,10岁的刘肇必须背在身上。

刘肇继位为帝,就是汉和帝。

不过,刘肇是“幸运”的,因为有人为他分担这皇帝的重担,而且不止一个人。

窦皇后一跃成为了窦太后,开启了她的摄政之旅。

窦氏成员本就权重,只是汉章帝刘炟在时没有拿到位高,如今汉章帝刘炟已经作古,窦太后临朝听政,窦氏成员顺理成章的拿下了剩下的位高。

窦宪成为了侍中,入宫帮助窦太后处理朝政,帮助窦太后书写公文与诏书。

窦笃成为了虎贲中郎将,掌握汉王朝的兵马大权。

窦景、窦同坐上了中常侍之位,成为了皇帝的最近臣。

其他曾经攀附窦氏的官员们,也得到了集体提升,真应了那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呀!

窦宪位高权重了,当然要处理处理自己的私仇。

窦宪的私仇是什么?

我们上集刚刚说过,如果不是汉章帝刘炟的忽然死亡,汉章帝刘炟就会实行韦彪的计策,夺走窦氏的权利了。

如何处置韦彪?

窦宪的想法当然是直接搞个罪名把韦彪关入大牢,然后折磨至死。

不过有人给窦宪出了个更好的主意。

这个出主意的人叫崔骃(yan)。

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

崔骃从小饱读经典,也曾是个正义青年,但是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

公元84年,崔骃与孔僖谈论汉武帝,崔骃说,汉武帝刘彻早期是个好的帝王,有想法、有胆识、有魄力,但是几年之后,汉武帝就觉得自己功成名就了,觉得自己的贡献甚至超过了汉文帝、汉景帝了,于是就开始放纵自己了,西汉的命运也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孔僖回答道,确实如你所言,而且当今圣上也和汉武帝差不多,前期励精图治,自从娶了窦皇后就开始不务正业了。

隔墙有耳,太学生梁郁正好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梁郁正想挤入窦氏集团内部呢,这下可有敲门砖了。

于是,梁郁把此事告诉给了窦宪。

窦宪也立刻采取了行动,把崔骃和孔僖抓了起来,罪名是诽谤先贤。

崔骃当然顶死不承认。

孔僖则直接给汉章帝刘炟上了一封辩解信。

辩解信里,孔僖说,我哪里诽谤汉武帝了,所谓诽谤,是拿别人没有的错误毁谤,而我们所说的关于汉武帝的事情,都是明明白白记录在史书中的。至于关于陛下的部分,陛下自己心里应当有数。如果陛下因此对我处以极刑,那就等于承认了我所说的一切,是为了堵人之口才这么做的。

汉章帝刘炟看过后,觉得孔僖的辩解能力不错,应该可以帮助自己对付窦氏外戚,于是将孔僖放了出来,并封为兰台令使。

孔僖出来了,总要有人为此事负责吧,那么这个人就不用多少了吧,必然是崔骃了。

就在汉章帝刘炟要处置崔骃之时,窦宪帮崔骃运作,将崔骃救了出来。

救命之恩,崔骃怎能不报。

从此之后,崔骃放弃了自己的正义,死心塌地的追随窦宪左右了。

那么,崔骃给窦宪出了什么主意呢?

崔骃告诉窦宪,如果您直接处置韦彪,难免被人说公报私仇。按我说,非但不处置他,反而给他升官,升大官,让他的官职比您还大。

窦宪懵了,你是哪头的呀?

崔骃说,您听我说完。您觉得处理朝政轻松吗?简单吗?

窦宪说,挺累的,而且很容易背黑锅,如果不是为了握住权利,我才不干呢。

崔骃说,这就对了,把这个脏活累活扔给他,让他主动犯错,然后咱们再收拾他,天下人就无话可说了,而且您还能得到好名声。

窦宪拍手称快,就这么干。

公元88年,窦太后下诏,封韦彪为太傅,封关内侯,主管尚书机要及文武百官。

窦宪则退居二线,“主动让贤”。

当然了,主动让贤打引号是因为这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在背后操控一切的还是窦宪,韦彪只是被推到台前背黑锅的角色。



1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