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公布的一组数据,让失信被执行人看到了解套的希望。
根据报告内容,2024年,人民法院完善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纳入失信名单245.7万人次,同比下降23.4%;282.1万人次通过信用修复回归市场,同比增长35.4%,失信名单人数10年来首次下降。

截至2025年3月6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公布中的失信被执行人多达8506136个。
这850万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老赖”。
成为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意味着列入信用黑名单,从出行、住房到工作,都将受到严重限制。
这种限制对于当事人,包括家庭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可以说这种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法院执行难、促成解决民间借贷纠纷震慑“老赖”起到额巨大推动作用。
然而,近年来急速增长失信执行人数据,也让一批执行无力、无能的“老赖”,因为上了信用黑名单,无法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导致一大批愿意偿还却无力的被执行人深陷“泥潭”。
为此,给“老赖一次机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呼声。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就提议,“要给‘诚实而不幸’的商自然人、个体工商户或者小微企业出资人再来一次的机会,让他们摆脱债务的困境,重新回归正常的经济生活,甚至能够让他们二次创业。”

据了解,近年来失信被执行人不断激增,除了人民法治维权意识提高、司法部门执行力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等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经济环境因素。
经济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市场需求不足等情况,导致许多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滑甚至亏损,资金链断裂后无法按时偿还银行贷款、供应商货款等债务,最终成为失信人。对于个人而言,就业不稳定、收入减少、失业等问题,使得他们难以承担房贷、车贷、信用卡欠款等债务负担,从而被动陷入失信困境。
这当中许多人也就是“诚实而不幸”的失信被执行人。
给所有的失信被执行人列为“老赖”做法,反而影响力“老赖”偿还能力。
因为对“老赖”的信用惩戒,失信被执行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将受到诸多限制,让很多人失去工作、二次创业的机会。
田轩建议尽快启动个人破产法立法程序,提出了“尽快推进商自然人个人破产法立法工作”的建议。
“我接触过一些‘诚实而不幸’的创业者,他并不是主观故意去骗投资人的钱,而是在兢兢业业工作,但是因为行业或市场等原因导致创业失败,因对赌协议的过度使用,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陷入困境,资产冻结,甚至要用个人资产去替企业还债。这不仅抑制了创业积极性,也与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导向背道而驰。” 田轩说。
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浙江省委会主委成岳冲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也建议,全面加快推进个人破产制度建设。
事实上,个人破产制度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2019年7月1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正式提出“要构建和完善自然人破产制度,研究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提出“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
近年来,相关部门也意识到了现有失信人被执行人惩戒信用体系存在不足,开始建立了失信人信用恢复机制。
这一举措,可以说不仅是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的需求,也是真正实现敦促被执行人提高偿还能力和效率、化解执行难的重要方式,更是推动企业创新创业的重要维护手短。

老赖害得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家庭!上万万的的家庭,比酒驾更可恨
可以对因为网贷无力清偿而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网开一面,众所周知我国网贷都是什么玩意!其他的暂时不解除,包括银行信用卡
信用修复?
祸国殃民的高利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