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专访·香港故事丨罗宝文,“善经济”的践行者

红船融媒 2025-04-16 15:41:05

身为香港鹰君集团创始人罗鹰石的孙女,罗宝文身上,天然就集中着“名媛”“富三代”等吸睛的词汇。而现实中的这位豪门富家女,却与大众想象的奢华人生截然不同。

年轻的罗宝文堪称“天才学霸”,14岁就获选“香港杰出学生”、19岁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专业,是香港唯一一位同时获得世界十大杰出青年和香港杰出学生的得奖者,也是第一位在挪威奥斯陆获得商业促和平奖的亚洲女性。

▲罗宝文

如今的罗宝文身兼数职:她是家族多家上市公司的核心决策者,担任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成员、可持续发展企业网络金融专案组联席主席等,同时创办了智慧明心慈善基金和可持续科技学院。此外,她以客座教授身份在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大学开设课程,教授及研究可持续工商管理和影响力投资。

在罗宝文身上,朴素的生活方式、锐意进取的职业态度与心怀天下的格局相辅相成,为香港新一代精英树立了独特标杆。

努力的人生:自律与天赋的交织

15岁入读大学、19岁毕业、20岁正式踏入职场,至今已在商界深耕25年。回顾成长轨迹,罗宝文坦言自己拥有比常人更幸运的起点:“我从小就觉得自己很幸运。”出生于香港顶级豪门的她,在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悉心引导中成长,家族长辈的言传身教与商界前辈的提携,让她早早接触到商业世界的规则与责任。

然而,这份“幸运”背后,是超乎常人的自律与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少年时期,罗宝文在年仅15岁的年龄以优秀成绩斩获杜克大学四年期奖学金,19岁取得心理学学士学位,从求学时代起便以“无需闹钟”的纪律性规划每一天。

即便已成为外界眼中的“商界女强人”,罗宝文仍保持着对世界的童真视角:“我身边的朋友一般都会说,我做事的时候很认真,也比较成熟。但是,在待人或对待这个世界、对待生命的时候,就好像还抱着一颗童心。”

▲2014年,罗宝文获选“世界十大杰出青年”

主修心理学的经历,让罗宝文对人性与精神健康问题尤为敏感。大学期间,她日常坚持担任自杀防治热线的义工,以专业知识为困境中的人提供心理支持:“很多人的人生重点都放在追求事业上的成功,但是到了最后,我们会发现,活得开心才最重要。”基于这一信念,她在经济独立后持续投入青少年教育领域,创立《宝狄与好友》等动漫教育项目,开发游戏、儿童音乐等,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年轻一代传递“智、仁、勇”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根植文化认同:爱国是幸福快乐的基石

在罗宝文的价值体系中,爱国并非抽象的口号,而是幸福与快乐的基石:“常有人问我什么是快乐?我的答案是:‘当你与自我、他人、国家乃至世界产生深层共鸣时,能够内心相通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快乐就会自然生长。’如果你连自己的根在哪都没搞清楚,是很难感受到快乐的。”

作为一名中国人,罗宝文始终怀抱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专访中,她多次提及对祖国发展的深切认同:“国家在过去百年,由站起来到强起来,成就辉煌,如今我们在许多高端领域的成就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令罗宝文尤为自豪的,是中国在环保领域的务实行动:“当某些发达国家还在把环保作为口号式愿景和展望时,中国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说到做到的国家。”她以具体案例来说,“像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我们的技术突破不仅领先全球,更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变革中扮演关键角色。”

对于科技创新,罗宝文认为技术应当服务于人性化需求:“科技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能够为公共服务提供更加个性化、贴心的服务。”

环境保护:企业家不可推卸的时代使命

身为多个上市企业的管理者,罗宝文始终将环境保护视为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面对商业盈利的本能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她提出独到见解:“环保与经济增长并非必然对立——现在我们最大的危机,正是来自环境。很多海洋国家的生存受到威胁,大量生物、动物物种正在逐渐消失。如果我们继续透支地球,下一代连自由呼吸都会成为特权。”

“而未来十年,正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期。”谈及此,和善的罗宝文神情凝重。

罗宝文强调,破解环保困局,单靠企业或专家,是无法轻松解决的。现在迫在眉睫的,是要建立跨界联盟,协同作战。

2024年,罗宝文发起了“世界合一论坛”,汇聚企业家、投资人、科学家与政策制定者四方力量:由企业掌握行业痛点,资本助力技术规模化,学者评估实效,政府推动政策落地,才能共同完成这项事业。

她判断,环保不再是选择题,而已经是企业生存的必答题:“以前企业家认为,先赚够了钱,对得起股东,然后再把剩下的精力做慈善公益事业,但实际上,现在的企业如果不把环保做好,人类面临生存危机,企业就一定难以生存下去。”

富三代的财富观:只有共赢,才能可持续发展

随着自己的成就逐渐增长,如今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罗宝文的名字,已经渐渐淡化掉“罗鹰石的孙女”“酒店大王罗旭瑞的女儿”这样的身份标签。这一切,自然也体现了公众对她的认可。

2015年,罗宝文接过挪威奥斯陆商业促和平基金会颁发的“2015商业促和平奖”奖杯,成为第一位获得这个被称为“商界诺贝尔奖”奖项的华人女性。19岁就参与家族企业的她,已经在商界打拼了25年。

成长于基业雄厚家族的罗宝文,把“心怀天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当你心里怀着整个世界,就可以有更广阔的天地。”罗宝文这样解释。

对于经营企业,罗宝文强调了一个名词:“善经济”。

罗宝文进一步阐述“善经济”:即企业要包含着伟大使命感。她说,企业为世界带来一些正面积极的影响,和赚钱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大家即使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想法,但有共同的、长期的愿景,自然会得到良性的发展。

“如果只是为了赚钱,是难以长久的。”罗宝文认为,做生意,要从“你想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进步、希望解决什么问题”而思考。

“这个世界长久运行的一切,都必须要共赢,才能可持续的发展。如果你短暂地追求‘全部只有我赢’,那你的客户、员工、股东等等,如果他们没有获得,总有一天会无法持续。必须要大家都能获益,万事万物才能继续下去。”罗宝文说。

▲罗宝文

香港的明天:在困难中突围而出

谈及香港未来,罗宝文展现出理性乐观:“香港在每一次面对困难的时候,都会迎难而上。”她说,其实每一次危机,就是一个新的机会。香港永远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城市,可以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香港到底怎么样可以突围而出?罗宝文觉得,在诸如科技、金融、环保等方面,香港绝对是有机会的。

罗宝文自信地说,“整个大湾区有逾八千万人口,加上创新的能力,我们绝对是可以有机会成为最领先的科创基地的,还可以帮助整个世界,推动可持续发展。”

近期的中东考察之行,令罗宝文感触颇深:“我刚刚去过中东,他们对中国的各种科技,尤其是在环保、新能源等方面感兴趣,非常希望跟我们合作。”

对于香港和内地的关系,罗宝文特别强调“一国两制”给香港带来的优势:香港作为国家面向世界的窗口,是可以帮助内地很多的企业出海,可以连接到全世界的不同的市场。香港也永远是一个最好的窗口,让世界各国走进中国。

“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发展机会,香港可以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其实,只要我们努力,我相信香港肯定会更好。”罗宝文如是说。

人生观:朴素即自由,坚守低欲望生活

不同于公众印象中的富家子弟,虽然从小在物质富足的家庭中长大,身为名媛的罗宝文,却朴素得近乎“反潮流”。在她身上看不到名贵的珠宝首饰、钻石项链,日常穿着低调的她,走在街上和普通年轻人无异。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她如何坚守低欲望的生活?

▲罗宝文

由于童年的教育经历,罗宝文心中埋下了反思的种子:“我在想,为什么有的人出生在锦衣玉食的家庭,有的人却住在非洲茅草屋,甚至一辈子都吃不饱穿不暖,没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

这种对命运不公的困惑,让罗宝文从小对物质的享受产生警惕。小时候,每当面临上千元的物质消费,她就会产生内疚和罪恶感,“我会觉得上千元,可能在第三世界一些贫穷的国家,能够养得起一个家庭的温饱了,我心里怎么过得去呢?”

成年之后,罗宝文身上自律的特质,让她严格克制物质的欲望,很少购买昂贵的服饰。她自陈,昂贵的珠宝首饰,会让她感到心理压力。时至今日,一件好一点的衣服,她会穿着多年。

“当你有了足够的自信,就不需要用所谓的‘生活品味’来证明自己。”罗宝文说。

对于当下消费主义的浪潮,很多人迷失其中。罗宝文一语道破:很多奢侈的物质,是通过社交媒体、广告,来诱导年轻人消费的。

罗宝文向年轻人建议:“有些广告会向你传递一些信息,假如你努力攒钱买了一个名包、名表,买到一个大房子、全身都是名牌,你就会得到别人的爱、别人的认同、别人的尊重,仿佛你会就感到很快乐。其实这些,都是在欺骗人们去消费。无止尽的陷入‘买买买’的欲望中,你不但没有获得快乐,反而会让人焦虑。”

“我们想要获得的幸福感,如果都在向外寻求别人的认同、在意别人的看法,无法控制我们的欲望,就始终无法获得内心的自由。”罗宝文说。

在罗宝文看来,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珍惜健康的身体,珍惜可以努力的时光,发挥自己的潜力,充实的过好每一天,才是幸福的意义。对于人生中的得失成败,罗宝文以东方哲学式的淡然总结:“人生就像一场电影,肯定会有高低起伏。在努力之后,放下对结果的执念,接受人生的无常,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采访:朱顺忠编辑:许腾飞视觉:李辰昊统筹:李秀平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