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代表刚走,俄罗斯就动手?空袭乌克兰死伤过百,中国呼吁对话

住顶楼小邹 2025-04-17 03:20:05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乌克兰遭致命空袭,集束炸弹再现,袭击已导致34名平民丧生,逾百人受伤。面对百余平民死伤,中国紧急呼吁对话,试图阻止局势进一步升级!

集束炸弹下的平民殇

2025年4月12日,苏梅市中心被炸,而其中一枚导弹竟是国际禁用的集束炸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随后悲痛宣布,袭击已导致34名平民丧生,逾百人受伤。

这场袭击是俄乌冲突爆发三年以来,针对平民最为严重的暴力事件之一。

袭击发生后,国际社会一片哗然。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乌克兰问题特使凯洛格迅速发声,严厉谴责俄罗斯的野蛮行径,认为这公然践踏了人类良知。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这场袭击发生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代表刚刚在圣彼得堡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长达四个小时的会晤,其核心议题正是劝说普京停止战火,减少平民伤亡。

特朗普本人甚至一度乐观地预测,俄乌冲突有望在四月底前迎来转机。然而,苏梅的现实,似乎与特朗普的乐观相去甚远。

欧盟各国也迅速采取行动,纷纷谴责俄罗斯的行径已构成战争罪,并承诺将持续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同时进一步强化欧洲自身的军事防御能力。

西班牙更是提出一项强硬提议,主张动用欧盟冻结的数千亿俄罗斯资产,以增强欧盟军队的实力,从而有效应对俄罗斯的军事威胁。

同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于4月14日公开表态,呼吁俄乌双方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通过对话与谈判来化解危机,并强调这才是符合各方利益的根本解决之道。

然而,苏梅袭击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它在某种程度上也暴露了乌克兰军队在安全意识以及情报保护方面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

战时麻痹大意,为导弹精准制导?

就在苏梅遭遇导弹袭击的当天上午,距离前线仅二十多公里的苏梅州立大学会议中心,一场看似庄重的颁奖典礼正在举行。

当地军政部门为乌军第117领土防御旅的士兵授予荣誉,不少市民代表也应邀出席,现场人员聚集。这种在战时缺乏基本保密意识的做法,将乌军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大大增加了被袭击的风险。

更值得注意的是,苏梅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历史,与俄罗斯本土接壤,当地约有十分之一的人口为俄罗斯族,且高达四成的人口日常使用俄语。这意味着苏梅州内可能存在相当数量对俄罗斯抱有好感的人群。

在此背景下,乌克兰军队如此高调地举行大规模的颁奖仪式,极易导致相关情报外泄,无异于为潜在的敌人提供了绝佳的可乘之机。

乌克兰议员贝祖格拉亚事后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达了强烈批评,她认为在有平民参与的区域为军人颁奖是极其危险的行为,并直接喊话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克和领土防御部队指挥官,要求立即停止此类冒险举动。

俄罗斯媒体随后的报道似乎印证了某种猜测,其声称俄军正是使用两枚“伊斯坎德尔”导弹,分别精确打击了苏梅州立大学会议中心和乌克兰银行学院2号楼,并指出这两个地点是乌军经常举行会议的场所。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局局长布达诺夫也证实了俄军使用了“伊斯坎德尔”导弹,并誓言要严惩袭击者。这种精准的打击,在战时环境下显得格外令人警惕。

当然,苏梅被袭也并非孤例,它令人联想起俄乌战争中其他令人痛心的事件。

俄乌双方频现“集体阵亡”,谁该反思?

早在2023年初,在红利曼前线的马基耶夫卡,俄军士兵仅仅因为一场新年庆祝活动,便遭到乌克兰“海马斯”火箭炮的精准打击,造成了令人震惊的伤亡。

仅仅数月之后,在克里米亚森林,一位俄军师长在战前进行士兵动员时,再次遭遇乌军“海马斯”火箭炮的袭击,同样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这位师长也为此付出了被撤职的代价。

不仅如此,位于乌克兰西部利沃夫地区的乌克兰陆军学院,也曾遭受俄军导弹的袭击。

据称那次袭击造成了包括上百名来自北约国家的军事教官在内的重大损失,事件的严重性一度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实际上,在现代战争中无人侦察机的广泛应用使得战场态势变得更加透明,任何大规模的人员聚集都极易暴露在敌方的眼皮底下,瞬间便可能从聚集地变成敌方锁定的攻击目标,尤其是在靠近前线的区域,这种风险更是成倍增加。

如果乌克兰军队的领导者们不能深刻反思苏梅事件带来的教训,制定更为严格的战时行为准则,并切实加强情报的保密工作,那么,类似的事件恐怕难以避免再次发生。

信息来源:《俄对乌发动导弹袭击遭多国谴责,外交部:对话谈判是解决危机唯一出路》,澎湃新闻,2025年4月14日。

0 阅读:3

住顶楼小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